2015年12月9日,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国家科技合作奖获得者、德国专家杨.哈弗(Jan Harff)教授等14位专家到会。专家认为:实验室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研究成果重大。建议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建设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
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是国土资源部建设的第三批46个重点实验室之一。自2012年5月获批准建设,2015年7月通过验收,挂牌运行。
实验室主任杨胜雄向学术委员会专家汇报了近两年来的工作进展,并组织何高文、梁金强、张莉3位学术带头人分别汇报了实验室在大洋矿产、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深水油气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据杨胜雄介绍,实验室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瞄准世界海洋地学领域发展前沿,紧紧围绕“海洋权益、资源开发、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需求,依靠国内外的广泛合作,以海底矿产资源研究为特色,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已经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底矿产资源创新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实验室已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团队、油气资源团队、深海矿产资源团队、基础地质与高新技术团队共4支研究团队,其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团队和深海矿产资源团队被评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取得了南海北部水合物钻探重大突破,发现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冷泉活动区“海马冷泉区”,圈定太平洋稀土资源远景区,为我国成功获得西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先后荣获了全国十佳最美地质队员、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卓越地质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年度海洋人物等荣誉称号。
同时,实验室积极开放交流,通过设立开放研究课题,面向国内外研究人员自由申请,开展探索性的自主选题研究,已先后资助了69个开放基金课题,并邀请了4位优秀的开放基金代表向学术委员会专家汇报课题的研究成果,较好发挥了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