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部署,强力推进重点工作,加强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基地建设,2015年12月7日下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刘同良所长、张发旺书记、刘德成副所长,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基地所在地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主任陈建安、敢兴村村委书记文国艳,及双方相关部门人员前往岩溶中心基地,就临时围墙的施工顺序进行现场勘查、最终确定。临时围墙施工顺序的现场确认,标志着岩溶中心基地临时围墙建设正式启动。
岩溶中心基地项目选址在桂林市华侨旅游经济区内,距桂林市区10余公里,距离地科院岩溶所12公里,交通便利。本项目总用地316亩,其中野外试验基地260亩,建设五个试验区:岩溶区植被恢复与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区,岩溶地下水循环与演化试验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试验区,岩溶作用碳循环与“源”、“汇”关系试验区,以及全球典型岩溶地貌形成机理及演化对比研究区。
2008年2月11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关于在中国桂林建立由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及其运作的协定》,其中,建立岩溶研究野外试验基地是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职能要求。岩溶中心基地建设有助于切实履行我国政府的对外承诺;深入开展岩溶地质研究领域里的基础性、前沿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研究,保持、引领和展示我国在该领域里的世界领先水平;落实岩溶中心科学试验、教学培训、科学普及等活动计划,改善岩溶研究基础设施条件。
从2013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同意建设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基地项目的批复,至2015年11月11日岩溶中心基地项目可研报告通过部、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并上报国家发改委,历时两年多。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岩溶中心基地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