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工作稳步推进

来源:地调局南京中心 作者:姜月华 苏晶文 武玲 发布时间:2015-12-03

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部11个省市,面积20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区域之一。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自2014年实施以来,工作稳步推进,成果突出。

2015年3月顺利完成《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2015年11月编制完成《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地质调查报告》,积极筹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顺利完成35个子项目设计和13个招投标段工作。工程2014年度部署1:5万环境地质调查图幅65幅,目前已经完成绝大部分子项目的野外验收。2015年度部署50幅(1:5万环境地质调查18450平方千米)图幅野外面积性调查工作全部完成,目前正在紧张开展钻探工作,预计在16年1月底前钻探工作可全部完成。

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局领导和局有关部室领导和组织下,编制的《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地质调查报告》获国家领导批示。

图集成果——提供服务取得成效获好评。编制的《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与重大地质问题图集》(图1-3),已经得到了中央相关领导、各部委和浙江、安徽、四川、贵州、湖南、重庆6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及武汉市规划部门应用。

需求调研和对接成果——形成5份实施方案 

2015年4-9月期间组织需求对接和调研20次。9月南京、武汉和成都3地调中心再次分别统一开展相关瞎区省市需求对接和部署研讨,形成了皖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实施方案(2015-2020)、浙江国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总体实施方案(2015-2020)、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国土地质综合调查实施方案(2015-2020)、上海市国土地质综合调查实施方案(2015-2020)和成渝经济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项目部署方案(2015-2020年),为下一步工作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基础,

创新合作模式成果——带动地方经济投入,合作形势喜人

目前已经形成省部(/厅局)合作模式——皖江、浙江、上海和苏南模式。与安徽、浙江、上海基本达成1:1出资合作模式。形成了县市区局合作模式——马鞍山模式、丹阳小城镇模式等。与江苏丹阳、南通、六合、溧水、安徽马鞍山、浙江宁波、温州、金华等市/县/区政府也基本达成1:1出资或多方出资合作模式。初步实现五个“共同”要求:共同策划、部署、出资、实施、组队。

筹备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研讨会——取得阶段性成果。

筹备了即将召开的“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研讨会”。会议主办单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安徽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合肥市人民政府。选择确定了3个野外考察点及相关准备。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和专家指导下,编写了6份报告初稿: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皖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报告,及6份专题报告初稿: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地下水资源报告、地质灾害、矿产资源、耕地质量地球化学、地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