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投身野外一线 夯实基础知识

——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野外地质调查暨培训工作写实

作者:刘晓慧 庞飞 发布时间:2015-12-02

中国地调局油气中心(以下简称“油气中心”)参加广西天峨地区1:5万页岩气地质调查的“新兵”们回来了,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带着满满的收获。用这些年轻职工的话说,他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的野外地质知识,建立了强烈的安全意识,深刻体会到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还收获了深厚的友谊。这次野外工作,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和回忆,也是一辈子的财富。而对于油气中心而言,这也是一次对地质人才培养方式的新尝试。

 

作为一个成立刚刚3年的年轻单位,油气中心的职工平均年龄仅为36岁,40%的职工是近3年内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很多年轻职工缺少长期野外一线工作经历,专业背景的不同也造成基础地质知识水平不一。如何夯实年轻人的专业基础,指导帮助年轻人迅速成才,是油气中心领导班子一直考虑的大事。

 

野外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础。2013年油气调查中心成立之初,就在周口店地区针对全体职工开展了一次野外填图练兵活动。

 

在2015年的应届毕业生刚刚入职之际,中心领导班子决定,依托“天峨地区1:5万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开展野外填图基本技能培训,夯实工作基础,促使新入职员工完成从学生到职场的角色转变。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油气中心进行了周密安排。中心副主任翟刚毅、页岩气调查室主任包书景为本次野外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高炳奇为领队,页岩气调查室副主任金春爽为队长,页岩气调查室工程师庞飞及广西区调院高级工程师周开华为副队长。团队被分为3组,每队都设有组长、副组长、生活委员、安全员、材料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组配备两名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项目组制定了野外工作制度并印制了工作手册,明确规定了例会制度、工作考勤制度、外出请假制度等。

 

7月28日,中心副主任高炳奇带队奔赴广西天峨地区,正式开展野外工作。

 

本次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区——广西天峨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红水河上游,隶属河池市天峨县,具有山高林密、坡陡弯急的自然特征,是我国南方页岩气调查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次调查工作旨在摸清天峨地区地层发育特征、构造分布特征,重点查明黑色泥页岩的发育层段、真实厚度、生气潜力等信息,为该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按照计划,该项目2015年工作区调查面积1000平方千米。整个野外工作安排了1:5万基础地质调查方法培训,地质剖面实测,野外地质填图,室内综合整理、制图,物探、调查井工程实地学习,室内学术交流会等六大内容,循序渐进引导队员进入角色。

 

首先进行的是1:5万基础地质调查方法培训。广西区调院专家介绍了桂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对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方法和技术做了全面系统的讲解。室内培训结束后,全体队员参加了吾隘-罗富地质剖面的野外踏勘,系统观察了泥盆系益兰组-石炭系鹿寨组黑色页岩,增强了对该区主要地层的认识。同时,野外记录、作图方法规范、罗盘使用方法等基本技能培训也按期举行,为分组开展填图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对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之后,项目组开展了为期12天的地质剖面实测工作,完成下泥盆益兰组-下石炭鹿寨组共计8.1千米剖面精细测量,并利用手持元素分析仪和伽马能谱仪完成元素数据点采集800余个;开展了4千米的构造剖面测量和9.5千米的路线调查,编制了1:500~1:2000不同比例尺剖面图11张、柱状图8张,初步建立了泥盆-石炭系黑色泥页岩综合柱状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野外地质填图路线选在长里地区,分为3组进行地质点采集。在植被茂密的天峨地区,跑路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实习队员出发前必须做好路线考察工作,提前留意当地天气,检查车辆安全,保证手机、GPS、对讲机等通信设备的畅通,在行进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平安收队。剖面实测和路线调查的开展,使全体队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了野外填图各项工作和编图方法,练就了较为扎实的野外基本功。

 

根据对实测剖面记录的整理,项目组手绘出鹿寨组、罗富组、塘丁组和益兰组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绘制出电子版的综合柱状图,每个小组整理出了2本野外地质记录。

 

为增进对项目的了解,此次培训工作的负责人特意请来了二维地震勘探和重磁电勘探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给大家介绍具体的工作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项目的开展情况等。队员们前往现场进行了实地学习,将室内学习与实地学习相结合,增进理解。

 

在野外实地实习之余,油气中心还组织开展了“我国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情况”、“四川盆地及周缘页岩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等学术交流会,使队员们对我国南方页岩气勘查开发现状有了系统的认识。

 

最终,项目组15位成员如期完成了广西天峨地区1:5万页岩气地质调查工作。

 

地质勘探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团队的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何合理分配团队内成员的工作,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显得特别重要。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鼓舞下,全体队员迎难而上,发挥团体力量,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工作任务。队员们在炎炎烈日下热情工作、聚在一起啃馒头吃咸菜的场面赢得了外协单位、当地百姓甚至路人的高度赞誉。

 

通过野外地质填图,队员们不仅学到了基础地质知识,也学会了配合、理解和包容;不仅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更认识到每一点成果都是由许许多多的野外记录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每一张并不起眼的地质图都实实在在地凝结着许许多多地质工作者的汗水,地质图的每一个微小的标记都是地质工作者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在收队后的总结中,他们说:“地质图上每一座山头具体出露情况的背后,是登山之路上的满路荆棘;每一个地层分界线的具体位置,都饱含着寻找地质界线路上的满身汗水;每一条山脉的清晰走向,都隐藏着探路、开路甚至迷路的艰辛……地质工作者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