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研究所承担的吉林省典型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示范项目基本查明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地区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安全状况,取得显著进展。
该项目是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基础地质支撑计划下属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工程的子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吉林省典型地区土地环境地质调查,进一步完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技术,为类似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提供示范,为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名优特农产品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依据。
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完成1:5万土地环境地质调查450km2,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008件,土壤垂直剖面10条,灌溉水样品32件,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各132件,大气干湿沉降样品10件,完成公主岭大岭地区样品分析测试工作,取得了系列进展和成果:
查明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地区土壤质量状况。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养分元素含量丰富,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利用养分综合等级和环境综合等级叠加形成的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显示,区内所有土壤质量均为优秀或良好级。
通过对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基本摸清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地区农作物安全状况。研究区内玉米籽实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食品标准限量值,少量样品中铅元素含量有超标现象;由于区内土壤铅含量较低,推测大气可能是玉米中铅元素主要来源。
开展了公主岭市大岭地区土壤元素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区内土壤类型、利用方式单一且地块面积较大,同一地块内大部分元素的变异系数较小,表现出较小的空间变异性。相比之下,不同地块之间受人为污染扰动影响较大的典型元素镉、汞的空间变异性较大。
提出了适合东北平原区的网格化低密度采样数据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斑融合的方法技术。利用较低密度的网格化采样点位数据,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将评价成果落实到具体地块内,为开展东北平原区地块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