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矿业形势持续低迷,铁、铜、铝等大宗矿产品价格震荡下行,国内地质勘查投入3年连续下降,面临复杂特殊的形势,在国际矿业大会刚刚闭幕之际,在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指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于近日再次组织召开全国地质勘查形势分析研讨会。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研究员等业界知名专家与有关部属事业单位、中央管理行业地勘部门和部分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交流研究成果,研判地勘形势,把握地勘动态,探求解决措施,谋划发展前景。
会议交流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宏观形势研究报告,重点研讨国内外经济形势、“十三五”规划、地质勘查、地勘行业等形势;二是重点省(区)地质勘查形势报告,剖析地质勘查基层单位的现状和问题;三是行业部门代表介绍各行业地勘形势。
与会专家指出,受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趋势持续、增长不平衡、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上升、石油、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以及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部分矿产品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新常态”已传导至地质勘查领域,出现2012年以来地质勘查投资持续减少、钻探工作量持续减少、地勘项目数量持续减少的地质勘查“三减少”新常态,地勘单位处境艰难。
与会专家认为,除大的经济环境外,目前国内地质勘查所面临的环境较十年之前更为复杂: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勘查空间受生态环境保护、用地环境等外部环境制约,逐年压缩,工作进展比较缓慢;二是勘查区、矿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已经严重影响到地质勘查工作,相应的管理规定不够健全;三是矿业权问题,目前影响矿业权设立的环节多、耗时长,矿业权投放难度大,部分省(区)煤炭、油气、铀矿的矿业权区块重叠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地勘队伍自身建设不足,导致勘查工作质量下滑,地质资料可信度降低。
与会专家认为,由于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偏弱,矿业需求不振,投资下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地质勘查投资经过十年连续增长,到2012年达到了顶峰,近三年年均10%左右的速度下降,钻探工作量萎缩,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新增资源量同比减少,这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与我国经济发展轨迹基本同步。但当前地勘投资下降,主要是社会资金投入减少,相比之下,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比较稳定,部分省份的财政投资甚至逆势上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虽然地质勘查整体形势并不乐观,但困难和机遇并存。当前矿业形势恰逢矿业格局调整、矿业复苏酝酿、矿业技术创新、矿业政策调整以及能源资源治理结构改革“五期叠加”,初显新生机。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在调整,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对地质勘查而言也是重大机遇期。地勘单位应该把握新机遇,以更加自信的心态积极应对新挑战,在新时期快速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勘查手段,实现转型升级,使地质勘查工作融入国家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环境、灾害、工程等多领域多层次的需求之中。同时,也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反思前几年过快发展造成的种种弊端,处理好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基础调查与商业勘查的关系,协调好矿产勘查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