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团队与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Christoph Janssen教授共同提出召开中德“地震破裂和断层作用”双边研讨会,获得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资助(项目编号:GZ1231)。会议将于2015年11月初在四川成都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基地举行。
大地震断裂作用和变形过程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涵盖了地震发生、扩展和停止等一系列基本科学问题。为了深化双边合作、促进科技创新。研讨会将对近年来有关地震断层滑移及震后愈合机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详细梳理,以汶川地震断裂带为研究基础,凝练科学问题和突破点,形成研究共识,深入融合中德双方在各自领域的研究优势,进一步强化双方已有的高层次合作平台,为今后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成立的独立科研资助机构。本次项目获资助人民币231100元,欧元15950元,这在中德中心批准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中,无论是资助规模还是资助金额都实属难得,体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对于地震研究的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科学钻探工程的开展、摩擦实验方法及高精度显微构造解析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地震破裂和变形领域的研究创新。在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及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李海兵研究员团队获得了龙门山构造带震后深部结构及两条断裂带不同地段、不同深度的岩芯。而Janssen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地震断裂显微构造、断裂弱化等领域具有全球引领性研究水平,并拥有全球独有的透射电镜下Fib三维超显微切割术技术。自WFSD项目实施以来,双方保持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开展了多次学术访问及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