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资源所唐菊兴研究员获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称号。王登红研究员获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杰出地质人才”称号。
为加快推进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的发展战略,尽快实现“六个一流”建局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全面启动实施了地质科技人才工程,开展了首批卓越地质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以及首批杰出地质人才评选工作。经单位推荐、资格审查、局领导面谈、专家评审、局科技委员会评议、局党组审议和公示,评选出2名卓越地质人才、2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18名杰出地质人才。
一直以来,资源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认为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资源所的人才管理目标努力做到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和服务人才。
唐菊兴研究员作为资源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建立了一支西藏重要成矿带固体矿产勘查评价及创新科研团队。该团队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西藏铜多金属成矿理论创新及找矿突破的重要研究基地。他对冈底斯成矿带存在俯冲型铜金成矿作用和西藏班怒带、冈底斯成矿带存在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提出了新的认识,构建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斑岩+矽卡岩+角岩+推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式”。解剖冈底斯成矿带推覆滑覆构造显著的控岩控矿特征,并在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铜山南坑得到勘查验证,解决了世界级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巨量金属堆积和成矿的关键因素。主持勘查评价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取得重大找矿突破,新增Cu资源量700万吨,Mo资源量69万吨,Pb+Zn资源量105万吨,伴生Au资源量152吨,伴生Ag资源量9995吨。破解青藏高原未发现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找矿突破的难题,铁格隆南的铜资源量突破850万吨,拿若的铜资源量达到251万吨。
王登红研究员作为资源所稀有稀土贵金属研究室主任,他以资源所“稀有稀土贵金属研究室”为团队核心、各省相关单位协助为模式,形成了专业性较强的“三稀”地调研究团队。作为“我国三稀矿产资源战略调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之一,根据“稀土不土、稀有常有、稀散不散”的客观规律有序部署工作,被国土资源部相关部门认为是“显著地提高了矿政管理的层次”,“为矿政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矿政管理的“别动队”。他通过对新疆阿勒泰成矿带各类矿床及成矿地质环境的研究,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域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演化的区域成矿谱系,为指导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主持完成了我国新生代成矿作用的研究,首次系统地研究总结了全国新生代成矿作用,编制了成矿系列图。主持完成 “中国成矿体系及区域成矿评价”重大综合研究项目,为建立与完善全国的矿床成矿系列及大陆成矿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直接参与者(2011-2015),科学选定四川甲基卡矿区外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的重点,其中仅对甲基卡新三号脉初步验证就达到超大型规模(64.31万吨),为把甲基卡建设成为世界级锂辉石资源基地、引导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资源所将组织系列“向身边典型学习”活动,在榜样的激励与感召下,再接再厉,利用人才、善用人才,为实现找矿突破、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