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花岗岩及其有关的成矿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地调局武汉中心 作者:地调局武汉中心 于玉帅/文;彭桂梅、杨颖/图 发布时间:2015-10-20

2015年10月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花岗岩及其有关的成矿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国立大学及英国、加拿大、巴基斯坦、伊朗、几内亚等十多个国家的140多名花岗岩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花岗岩及其有关的成矿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第二届亚洲特提斯造山与成矿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丝绸之路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充分了解世界花岗岩成岩成矿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我国花岗岩领域的学科发展与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武汉中心主任姚华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出席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重点介绍了武汉中心基本情况及地调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简称“花岗岩中心”)的定位、业务方向、主要研究成果,并表示武汉中心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与沿线各国著名大学、地学研究机构开展深入交流和广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姚华舟为花岗岩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Julian Preace(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和周美夫(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颁发聘书。

国内外专家、学者紧扣会议主题,阐述各自的研究成果。世界著名花岗岩研究专家Julian Preace教授作了题为《利用微量元素判别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和成矿潜力》的主题报告,阐述了如何利用微量元素判别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如何利用微量元素判别花岗岩成矿潜力;中国科技大学黄方教授分享了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在花岗岩研究中的主要进展;伊朗塔比阿特莫达勒斯大学Majid Ghaderi教授介绍了伊朗西部岩浆-构造演化与金矿类型的关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朱弟成教授以西藏为例详细剖析了碰撞带岩浆作用的形成机制。此外,台湾国立大学Greg Shellnutt教授,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学Muhammad Tahir Shah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建威教授、邱华宁教授,南京大学徐夕生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强研究员等都作了精彩的报告。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本次会议聚焦花岗岩及其有关成矿作用研究新领域,充分探讨了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地调局武汉中心、花岗岩中心有着花岗岩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优势,在以后工作中将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武汉中心、花岗岩中心、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的发展,并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会后,与会专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武汉中心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研究人员详细介绍了各类先进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方法等。

 

武汉中心主任姚华舟致欢迎辞 

姚华舟为花岗岩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Julian Preace教授作学术报告

Majid Ghaderi教授作学术报告

参观武汉中心同位素实验室

中外学者交流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