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大兴安岭南段三个区调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并获得优异成绩

来源:地调局天津中心 作者:刘玢、辛后田 发布时间:2015-09-30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和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承担的“内蒙古1:5万冬贵敖包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内蒙古1:5万哈达图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内蒙古1:5万布日都大队等四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三个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三个项目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内蒙古东乌旗与霍林河的接壤地区,为连片部署的16幅国际标准分幅的1:5万地质图。因此,本次野外验收采用成片集中验收的形式。经专家组评定,三个项目均通过野外验收,并获得了四幅优秀八幅良好的优异成绩。

专家组在认真审阅项目资料的基础上,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对原始资料室内检查和野外实地抽查。经检查,各项目组均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工作任务和设计批准的实物工作量,野外工作部署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工作质量总体优良,都获得了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和测试分析结果,承担单位三级质量检查措施得力。除冬贵敖包幅和海勒斯台幅出露有少量的古生代地质体外,其余图幅几乎全部是晚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基岩露头一般。各项目组在这类半覆盖的地区,均较好地运用了1:5万航磁和遥感以及前人完成的1:5万矿调中的化探成果资料,在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划分和火山机构调查、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区调找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为大兴安岭南段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地层的厘定和划分提供了新的原创性资料,还有望在乌拉盖地区找到又一个扎木钦式中大型银铅锌矿产地。

专家组最终达成共识,统一了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存在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两期构造岩浆事件以及150Ma~135Ma之间存在构造体制转折的认识,对于提升项目组地质问题的把握和成果进展的认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促进了计划项目的成果集成和各项目之间的接图,有力保证了华北地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