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查明东北界河地区的地质环境、地质矿产基本状况,中国地质调查局航遥中心积极开展东北界河地区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应用示范,以现代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东北界河地区河湖湿地、河道冲淤、塌岸地质灾害、土地覆被、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矿产分布等国土资源与环境因子遥感调查,监测重要因子的动态变化。
据了解,地调局航遥中心主要完成了鸭绿江段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等方面遥感解译、野外验证与入库、模型构建、技术体系等几个方面:首先,完成了鸭绿江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土地覆被、地质灾害、矿产资源、界河分布现状与动态变化、交通信息和重要目标系列专题因子的分布或变化,编制1:5万系列专题因子成果图件。完成了地质解译和岩土划分、水文地质解译、地形地貌解译、土地覆被解译、地质灾害解译、矿产资源、界河分布现状与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交通信息与重要目标物解译。
结合遥感解译成果,对已建8个地质需求与应用模型的数学原型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了调整。根据一线单位试用情况和专家意见及建议,针对已建的地质需求与应用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存在约束条件多、信息获取难、指标量化繁等比较突出的问题,项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反馈意见,运用运筹学、工程数学、地质统计学和最优数学等方法,重新构建了工程选址、路线选址和水源地选址等8个已建模型的数学原型,调整了相关的技术参数,使模型操作性更强、建模过程更简、功能更全,为东北地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根据技术标准,统一了各参加单位的地质认识,并完成了数据库检查、接图和入库工作。解决了综合数据库的问题,通过各单位3次修正,完成了鸭绿江全段(37400km2)9个数据库的综合入库工作,基本达到了地质调查工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工程建设服务、地质调查成果共享的总目标。
2014年以来,地调局航遥中心在东北界河鸭绿江段丹东段,利用空间分辨率优于2.5m 的多期次遥感数据,开展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土地覆被、地质灾害、矿产资源、界河分布现状与动态变化、交通信息和重要目标系列专题因子解译。最终查清工作区上述调查因子的分布(或变化),编制1:5万系列专题因子成果图件(25000Km2);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地区,利用空间分辨率优于1m 的遥感数据,开展遥感调查,编制专题因子成果图件;提取国防建设应用专题因子,编制东北界河地区鸭绿江段国防建设应用成果图件。在完成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界河岸线、土地覆被、交通信息、湿地、地质灾害、矿产资源、重要目标因子解译成果数据库基础上,组织召开了质量检查、技术交流和数据接图,并根据示范区野外调查情况开展了工程地质数据库修编工作。航遥中心积极开展示范区研究工作,2014年10月开展了联合野外考察,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实地检查与验证,提出了风化程度解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