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楚鹏在科考船上
一位“80后”的年轻人,在参加工作短短7年内,先后参与及承担了11个项目,其中包括多项国家、部委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在油气地质研究、海洋区域调查工作中崭露头角。2011年12月,他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计划”首批人选,2013年首批入选“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所高级工程师杨楚鹏。
理论联系实际,紧盯国家需求
1999年,西北小伙子杨楚鹏来到武汉,跨入了“地质”的大门。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杨楚鹏就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项目的研究工作,他的工作已作为973项目成果的组成部分,并得到同行专家的重视和好评,部分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
2008年,杨楚鹏来到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刚参加工作就参与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南海深水油气资源潜力研究与战略选区”项目的研究工作。我国南沙海域地缘政治形势特殊,国内对该海域的研究程度很低。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保护油气资源的根本利益出发,我国迫切需要加强对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勘探和研究。杨楚鹏结合自身科研优势,针对南海含油气盆地未解决以及有较大争议的重要科学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对南沙海域新生代地震界面的地质属性提出了新的认识,重新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对两类典型层序地层发育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南沙海域烃源岩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该区“多气少油”的根本原因,并对煤系烃源岩生油潜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上研究成果为南海油气资源的重新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已成为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国家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了各项目组专家的重视和好评。
投身海洋区调,填补国家空白
近年来,国家批准实施海洋地质保障工程,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列入重点任务全面启动。广海局是承担这项任务的主力单位。海洋区调对于杨楚鹏而言,无异于一个全新领域,他勇敢地迎接了这个挑战。
与陆地区域地质调查相比,我国在所辖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刚刚完成1∶100万比例尺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还有大量大、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填图工作急需开展,这项工作任重道远。2011年以来,杨楚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海洋区域调查工作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海洋地质保障工程“1∶25万福州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第一负责)”和“1∶100万汕头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第二负责)”国家专项工作。利用高新技术手段,系统查明图幅内海底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海底沉积物类型、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地质构造特征、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状况、海水水质情况和地质灾害分布等基础地质信息。项目的完成将为海洋资源勘查、军事海防、涉海工程建设和地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目前,作为子项目负责人,他承担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专项北冰洋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油气资源潜力的研究工作。通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资料,正在对北冰洋地区的沉积盆地分布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水合物成矿地质特征、油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以期为我国未来进入该海域进行科考或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油气资源调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关注科学热点,探索全新领域
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是当今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查明过去和现在区域气候环境变化规律,揭示过去的气候环境变化与灾害的关联,对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杨楚鹏为此进行了大量文献资料调研,决定以南海作为实验场,来开展这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为此,他依托“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计划”申请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并申请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的支持,以期利用先进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手段,从南海北部沉积有机质中定量提取表征古环境、古气候的信息,从而为影响气候环境变化的海—陆相互作用的定性分析和模型模拟提供可靠的证据和边界条件。
未来,杨楚鹏希望能把自己所学与实际工作结合,取得更多成就,在建设海洋强国中成就自我。这是他的蓝色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