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安徽)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为地方提供服务
来源:地调局南京中心
作者:叶念军 武玲
发布时间:2015-08-10
“淮北(安徽)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隶属了“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计划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结转,2015年底完成资料汇交。
全面完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各项任务和设计实物工作量,部分实物工作量超额完成,圆满实现了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项目成果应用2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深受地方政府和群众欢迎。
项目对工作区内第四纪地层划分时代确定以及地层岩性、古生物地层、磁性地层、第四纪气候和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比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
运用新技术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工作区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及水循环条件、包气带岩性结构特征、含水岩组结构及其富水性与空间分布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特征。
建立和完善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在本次地下水动态监测、统测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分别对浅层松散岩类孔隙地下水资源和深层岩溶地下水资源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查清了工作区内地下水开采现状、地下水开发利用特点、地下水开采程度以及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相关的各类环境地质问题。
在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循环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工作成果和地下水长期监测以及本次水文地质勘查和抽水试验资料,并首次结合应用五道沟试验站长系列观测资料以及地下水水流渗透模拟试验等项工作,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进行了水文地质数参试验研究,获得了工作区内新的系列水文地质参数。
在本次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基本查清了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在工作区内寻找和确定了一批备用地下水水源地,为满足城市安全供水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水源保障。
首次编制了工作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分区原则、具体分区及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对工作区地下水划分出可增强开采、控制开采、调减开采和尚难规划利用四个区,为区域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根据地下水污染现状、包气带易污性能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对不同的防治规划分区提出防治措施。
建立了淮北(安徽)地区水文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利用已建立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具备辅助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属性数据查询、各种专业图件辅助生成,以及专业图件生成后,基于属性图形的查询浏览、在评价过程中生成的统计报表,统计图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