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研判改革形势 服务地调发展

第五届地质工作战略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地调局发展中心 作者:文/唐金荣 伦知颖 图/任伟 发布时间:2015-07-30

2015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和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地质调查提出新要求,地质工作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地质工作如何在国家改革的大势中找准位置、主动作为,将事关地质事业的发展。为了研判改革形势,提高战略研究水平,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战略研究部联合中心科技外事处、团委于7月27日举办第五届地质工作战略论坛。论坛由地调局发展中心副主任齐亚彬主持,党委书记邓志奇致开幕词,战略研究部和其他部门以及兄弟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共计80余人。
  邓志奇书记在致辞中指出,论坛的召开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以“研判改革形势,服务地调发展”为主题进行战略研究成果交流,符合当前地质工作的改革需求和期盼,希望研究人员能够潜心工作、积极思考,切实做好“出谋”、“划策”工作。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郭焦锋研究员受邀在论坛上,分别做了题为“新常态下我国资源形势”、“中长期中国能源体制革命与石油天然气改革展望”的学术报告。地调局发展中心副主任施俊法研究员做了题为“当代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的报告。
  张洪涛研究员以新常态为切入点,阐述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指出我国经济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调控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秉赋及勘查开发利用情况,论述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认为地质工作要学会适应新常态,要遵循科学、自然、社会三大规律,坚持改革以培育矿业内生动力和活力,坚持全球化战略,加快国际合作。同时,他还对全球矿产勘查形势、国内外勘查投入、矿产品价格变化等进行了剖析,提出要调整短期、坚持改革、科技引领、运筹长远,充分发挥中央公益性投入的“稳定器”作用。最后,他指出目前我国资源短缺面没有改变,不管经济下降下滑,从长远来看会出现断层,未来中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影响全球,为此我们需要全球思维和战略定力,要树立新常态下“需求驱动能源优先”的资源观,要始终保持资源忧患意识,从容应对新常态,提前谋划超常态。
  郭焦锋研究员分析了我国中长期能源体制革命面临的形势,论述了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介绍了至2030年我国石油天然气改革路线图,提出了法制完备、依法管理、主体多元、市场主导、有效监管五大战略目标,以及能源领域法规标准、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互联网能源领域政策、核电领域政策八项政策改革。此外,还着重介绍了我国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的矿业权市场改革路线图,即:矿业权的一、二级市场到2020年初步形成,2025年基本形成,2030年全面形成。
施俊法研究员从资源、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阐明了地质工作驱动力的新变化,指出地质调查工作结构处于重大调整期,并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发展战略为例,提出地质调查新常态的要义,即由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资源环境并行,地质调查工作模式变化,组织机构正在调整等,并认为地质调查工作要以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大数据观等新思维为指导,加强我国地质调查工作顶层设计、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结构调整。
  上午特邀专家们的精彩报告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与会人员均认为收获颇丰,开阔了视野。下午11名战略研究部遴选出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专题汇报,内容涵盖了地质调查成果评价、一流地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地调局的“依法治局”战略、地质科技改革、地质调查人才发展、地质勘查形势等方面。学术交流过程中,大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此次专题汇报还特邀刘树臣研究员、魏铁军研究员、乔德武研究员进行点评和指导,专家们对报告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地调局发展中心副主任齐亚彬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他指出,地质工作战略论坛是战略研究部的重大事件,经过五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学术交流品牌型的平台;特邀报告内容丰富,站位很高,拓宽了研究思路;专题报告以青年人为主力,以学术交流为目的,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报告选题紧扣了局党组年初提出的“三大战略”、“六项改革”等,论坛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也是年中成果的一次成功检验,通过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下一步的研究与工作。同时,他还期望大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当前的研究认识,尽快形成第五届论坛论文集及相关成果,提交有关方面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