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地基雷达干涉测量项目组圆满完成野外观测试验任务

来源:地调局航遥中心 作者:葛大庆 发布时间:2015-07-14

625-7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雷达遥感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疆地矿局等单位赴和静县备战矿业有限公司开展了露天铁矿边坡稳定性的地基InSAR监测试验。本项工作为“地基InSAR系统与边坡稳定性监测示范应用”项目2015年度重点内容,试验完成了既定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工作区临近的冰川,开展了冰川消融及运移特征的地基InSAR监测初步试验,探索了地基InSAR系统应用于冰川消融的可行性。

 

和静县备战铁矿位于天山深处,所处平均海波3800m,观测条件恶劣:昼夜温差超过30°C,天气变化多端,施工现场情况复杂。根据地基InSAR连续观测的需要,项目组成员顶风冒雪、吃住在现场,采取轮班值守工作模式,确保雷达系统24小时连续作业以获取可靠的数据。观测期间地基雷达系统经受住了大风扬尘、放炮作业、雨雪冰雹等恶劣条件影响,圆满的完成了观测任务,验证了IBIS地基雷达系统用于边坡持续观测的可靠性,获取了正常作业模式下和采区放炮前后矿山边坡的差异性变化特征。

 

经过对备战铁矿露天边坡和冰川连续6天的连续观测,通过数据初步分析发现:露天矿边坡整体较为稳定,主要变形区位于边坡上缘和中下部放炮作业产生的松散矿渣堆积处,变化较为微弱,累积滑移约为7mm;通过对矿山放坡爆破前后的监测结果分析发现,爆破前后差异性变化显著,类似于地震引发的地表形变场,该数据仍在进一步处理中。

 

对两处冰川的多角度观测表明,在雷达扫描距离、入射角等参数合理设置情况下,即使在积雪覆盖的冰川,雷达回波信号依然较强,表明地基InSAR可以探测冰雪边坡,这为利用地基InSAR研究冰川活动的可行性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受制于观测位置的影响,利用IBIS系统对于冰舌处活动特征监测效果显著,而对长打数公里的冰川全貌揭示不够,观测范围仍然有限,仍需要结合星载InSAR开展进一步工作。

 

本次野外工作达到了“地基雷达干涉测量系统与边坡稳定性试验”项目的预期目标,下一步将综合星载和地基InSAR观测成果,研究“星―地”一体化监测边坡稳定性的耦合方法。野外工作过程中,项目组与当地工作站和中心始终保持联系,及时通报工作条件和进展情况,充分贯彻执行了地调局航遥中心野外工作“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