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部地质演化与成矿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地科院地质所
作者:郭戈
发布时间:2015-06-18
2015年6月15-16日,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委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联合举办了中国东南部地质作用与成矿研讨会。会议明确了地调项目协同攻关的两大方向为:华夏的构造属性问题,华夏、钦杭带、扬子的拼贴过程问题;初步确定“中国东南部中生代重大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为十三五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的方向。
会上,15位科技人员做了报告,交流了四大成矿区带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构造变形、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东南部成矿规律和存在的地质矿产问题。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华夏的构造属性问题与华夏、钦杭带、扬子的拼贴过程,是涉及中国东南部全局的两大问题,是制约成矿规律深化认识的关键。地质调查工作要通过这些重大地质背景问题的解决,支撑找矿突破。深部探测、三维地质调查、专题地质填图有机结合是主要手段;以三所科技人员为核心,带动、引领各省地调院按照地调与科研一体化的模式是关键;统一部署、统一组织、统一实施是近期地质调查工作的方向。
通过研讨,聚焦了目标,初步确定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重大岩浆作用与成矿”作为十三五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的方向,拟解决以下关键科学问题:一是关键区带三维岩石圈的架构,特别是地壳架构问题,通过同位素填图、地球物理、岩石探针等手段,了解新生地壳、古老地壳、再造地壳、岩石圈不连续的分布,为深刻理解成矿过程奠定基础。二是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问题,岩石圈的灾变是洋脊俯冲、岩石圈拆沉,还是热侵蚀导致的。三是巨量钨、锡的物质来源和过程问题。中国华南地区钨锡巨量富集,在世界成矿作用中独一无二,有着怎样特殊的源区,又经历了怎样特殊的岩浆演化过程。四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岩浆过程与铜、金成矿问题。五是中国东南部广泛存在的复合成矿的问题。六是古老基底对成矿的控制问题,华南是研究这个问题最好的地区,包括它对更古老地壳改造作用。七是地壳流体系统与低温成矿问题。八是高效、经济的技术方法及组合问题。
会议促进了地质所、武汉地调中心和南京地调中心科技人员的相互了解,进一步丰富了“1+1+6”模式的内涵,为今后进一步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会后,地科院地质所、武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将围绕地调项目协同攻关的2大基础地质问题,定期研讨,促进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相互促进。围绕拟联合申报的中国东南部中生代重大岩浆事件与成矿科学命题,进一步明确思路、明确带头人、联合组队、制定计划,做足、做实国家科技项目立项准备。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张智勇处长、武汉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地科院地质所的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