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华东重大岩浆事件及其成矿作用和构造背景综合研究进展顺利

来源:地调局南京中心 作者:武玲 陈荣 发布时间:2015-05-19
  华东重大岩浆事件及其成矿作用和构造背景综合研究”是2014年新开工作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所属计划项目为《重大岩浆事件及其成矿作用和构造背景研究》,实施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工作项目周期为2014年-2016年。

  目前该项目编制完成了1:250万华东地区侵入岩地质草图、薄片鉴定100件、碳酸盐全分析40件、微量元素40件、人工重纱10件、锆石铀-铅法定年100件。

  取得以下工作进展

  1.完成1:250万侵入岩分布图(草图)的编制利用新进在实施“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过程中各省完成的1:50万侵入岩底图,所编、拼接形成1:150万侵入岩底图,并进一步归并、缩编为1:250万侵入岩分布图草图。考虑到华东地区,特别是钦杭带以北,各时代侵入岩数量众多,但面积普遍较小,特别是大量成矿岩体多为小岩体的特点,尽可能地提高表达精度,具有重要构造、成矿意义的小岩体,多予以保留或仅归并到1:150万。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岩体同位素年龄数据(及面积、岩石类型及组合等)仍以1:50侵入岩分布图为基础,尽可能详细收集资料,反映调查、研究程度,以便于后续数据库的建设及分析、对比研究。同位素年龄以近10年来发表的锆石U-Pb年龄为主(大多数为SHRIMP和LA ICP MS,少量SIMS和TIMS分析数据),个别采用矿物40Ar-39Ar法测年数据。同位素年龄大都已直接标识在图上,并根据新数据对岩体的时代做了修订。另有部分岩体未收集到高精度年龄资料的,暂采用1:50万侵入岩之时代划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收集或开展必要的测年工作以资完善。

  2.完成年度野外调查及样品采集计划,获得一批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在九岭地区的考察过程中,确认新元古代九岭岩基为以(不含或含堇青石)花岗闪长岩为主+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发现部分二长花岗岩中的“钾长石”具有斜长石边,认为可能属于奥长环斑花岗岩。结合岩相学和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认为以富铝为特征的新元古代九岭岩基,可能并非系由“泥砂质”沉积岩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类,而可能是具岛弧特征的I型岩浆演化而来。此外,认为尽管大湖塘矿区钨铜多金属矿以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花岗岩为成矿母岩且主要发育在新元古代九岭岩体中,但成矿作用可能与更晚期,如晚燕山期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3. 前人通过对区域印支期花岗岩成因类型与年龄的统计,大都认为印支期花岗岩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挤压环境下的同碰撞花岗岩,晚期为后碰撞环境或碰撞晚期的产物。但最近浙江一些印支期花岗岩的厘定,表明此认识需要修订。对嵊州东园岩体、王公坑岩体的测年和岩石学工作表明,成岩时代亦可分两个阶段:238-230百万年和220-210百万年,它们均具有后碰撞铝质I型-A型花岗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