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狠抓成果转化和科研市场,纵向和横向科研收入同步实现逆势增长20%以上,显示出科研工作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但2015年,面临矿业经济形势需求持续低迷、投资疲软、矿企压力陡增。同时,面对科技体制改革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都综合所将如何适应新常态,有效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3月13日,在所五届七次职代会暨全体职工大会上,所长刘亚川在《2015年所长工作报告》中对沉着应对,积极作为,牢牢抓住深化改革,奋力推进2015年各项工作,稳步迎战新常态作了具体的工作部署。副所长、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胡泽松、副所长陈炳炎出席会议。全体职工代表和列席代表围绕所长工作报告进行了并进行了分组讨论。
2015年成都综合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认真落实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地调工作新形势带来的深刻变化,坚持科研主业不动摇,坚持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不动摇,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不动摇,抓业务、带队伍、强管理、出成果、出人才,着力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为全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认为,面对新常态,要有效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成都综合所全体职工必须积极作为,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以国家紧缺矿种和战略性资源为重点,开展矿产综合利用重大关键技术持续攻关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创新。作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地质工作对矿产综合利用科研工作的需求,积极准备新项目,用地调项目打造“金刚钻”到市场中抢“瓷器活”;二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科技工作对矿产综合利用科研工作的需求,探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争取国家项目;三要探索新机制,加强与企业高校合作申报项目。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经济发展固然应解决眼前所急,但着眼全局、立足长远,方为制胜之本。全面深化改革、主动适应地调科研新常态,成为在逆境中事关2015年成都综合所发展全局的“胜负手”。
会议要求,在新形势下,成都综合所将努力维持传统专业优势,全力支持新兴领域发展,增强科研工作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围绕国家重要经济带和紧缺急需矿种,开发难利用铁矿资源、难利用有色多金属矿资源、难利用铝土矿资源、稀有稀散稀土金属矿、中低品位磷矿和矿物岩石性能测试新技术等六大业务方向,促进学科平衡发展。其次,在满足国家对地质科研、矿产综合利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除做一些前沿、新工艺技术储备外,在地调项目的支持下,还要紧密结合当前企业选冶工艺需求的实际,在药剂和设备创新方面下功夫,多做项目成果能得到转化的项目,为争取横向市场项目做好技术储备。
就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的优势技术而言,铝土矿综合开发利用要进一步开展脱硅药剂的研发,提高新药剂在我国铝土矿工业实践上的适应性能;三稀金属矿产等要以纵向项目为依托,开展新方法、新药剂的研究,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优势学科;钒钛磁铁矿研究要在工艺和药剂方面开拓思路,利用现有项目积极创新,确保钒钛磁铁矿科研工作水平继续占有国内领先地位;积极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特别是生物冶金、焙烧等技术的研究工作,促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会议对2014年度两个优秀创新团队进行了表彰,对2014年度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新闻宣传、科技成果、专利论文进行了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