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国土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讲座。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曹亦俊、东北大学袁致涛、中南大学贺治国3位国内矿物加工领域知名专家教授就矿物加工领域前沿和热点方向进行讲座和研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岳铁兵、技术骨干及相关人员40余人听取了讲座并进行了交流。
曹亦俊教授讲座内容是“微细粒钛铁矿选择性剪切絮凝——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曹教授基于微细粒矿物的可浮性较差,通过选择性剪切絮凝增加矿物的有效粒度从而提高矿物的可浮性的原理研究了微细粒钛铁矿浮选分离问题。采用washburn、zeta电位和浊度法考察了调整剂对矿物表面亲水性、表面电位和浊度的影响,选择出了较好的絮凝调整剂和活化剂。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各因素对钛铁矿和钛辉石吸附捕收剂的影响,尤其是首次利用QCM-D研究了捕收剂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从浮选试验结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分析可知剪切絮凝浮选可有效实现颗粒间的絮凝,提高微细粒钛铁矿的回收率。剪切絮凝和旋流微泡浮选柱联合分选微细粒钛铁矿,经过一粗二扫三精的流程得到二氧化钛品位46.62%,回收率60.17%的钛精矿,实现了微细粒钛铁矿的有效回收。
袁致涛教授讲座内容是“贫铁矿石高压辊磨超细碎——磁选预选技术”。袁教授从贫铁矿、超贫铁矿破磨设备,磁选预选设备,试验结果对比,产业化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介绍。研究表明,高压辊磨在贫铁矿破碎中的应用节能降耗显著,针对预选抛尾研发了皮带振动磁选机,ZCLA-分选机等设备,具有较好的预选分选效果。采用高效的破磨设备、预选设备不仅能提高贫铁矿经济效益,而且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也可对某些尾矿进行回收利用。
贺治国教授讲座内容是“嗜酸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贺教授对重金属污染相关知识进行了介绍,研究了三种嗜酸菌细胞表面质子化/去质子化行为的差异;三种嗜酸菌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与重金属离子浓度、溶液pH值、生物量的关系,不同嗜酸菌重金属离子吸附达到吸附平衡时间关系,不同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特性的差异性;得出不同嗜酸菌细胞表面官能团的差异造成了嗜酸菌细胞表面的吸附位点及位点浓度也不相同,进而影响到嗜酸菌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重金属离子吸附主要依靠嗜酸菌生物细胞表面的羟基、磷酰基和氨基三种官能团来实现。
3位教授的讲座紧密切合了我国矿产资源“贫、细、杂”特点,从分选关键技术、装备和生物选矿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拓宽了科研人员研究思路,加强了实验室对外交往沟通,对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