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地调局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承担开展的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一张图”图集面世,该工程取得的成果是我国首次在全球范围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资源与环境调查,形成不同尺度的调查和研究成果的集成。“一张图”建立的全球范围开展卫星遥感解译工作技术标准、方法体系,编制的全球多尺度构造、沉积岩、侵入岩等多专题要素地质矿产解译系列图件,全球碳酸盐岩分布、植被及荒漠化等环境要素解译系列图件等,为基础地质问题、环境变化研究,以及卫星遥感解译方法技术体系完善、矿产勘查等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基础图件。
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一张图”工程以创新的组织模式,组织全国省级遥感队伍、行业遥感部门和高等院校等近百名科研人员,通过制定《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标准》、《全球地质矿产卫星遥感“一张图”工程成果图件拼接方案》等标准,开展构造、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矿产地、成矿背景和遥感地质矿产等内容的解译,最终完成了全球1∶500万卫星遥感地质矿产解译图件编制和入库;中亚五国、澳大利亚、赞比亚等地区1∶100万、重要战略选区1:25万和靶区1:5万遥感解译图件;完成了全球植被、冰川、荒漠化、碳酸盐岩等环境因子的调查解译分析,初步查明了全球植被、冰川、荒漠化、碳酸盐岩等环境因子动态变化和现状;开展了热点岛屿与两极遥感环境地质调查和相关研究。
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一张图”工程建立了遥感境外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方法体系;完成了全球范围多尺度、多专题要素的卫星遥感地质矿产解译,图件编制和入库;开展了全球植被、冰川、荒漠化、碳酸盐岩等环境因子的调查,初步查明了动态变化和现状;开展了热点岛屿与两极遥感环境地质调查和相关研究。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在技术体系方面,首次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利用遥感技术系统性的开展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遥感调查,针对境外工作内容的特殊性等因素,建立了1:500万、1:100万、1:25万和1:5万不同层次不同比例尺的遥感调查成果体系及要求细则;全球尺度的遥感解译工作,国内外尚无相关标准,项目就解译方法与技术流程、解译内容、解译精度、成果图件地理基础、图件内容表达、图件输出格式和数据入库要求等进行详尽规定,制定了《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解译技术标准》、《全球地质矿产解译图件制作与规范要求》。
该成果首次集中、广泛、大量使用国产卫星数据源。广泛采用国产卫星数据符合本项目工作特点,也是本项目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境外控制点少、国产卫星波段合成彩色地质效果差、区域大面积使用无前期工作基础等难点问题,项目组在全球不同洲共获取了70万km2的02C星数据,开展了应用研究,总结了基础技术方法和流程。
一张图工程基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工作从国内走向全球的需要,初步在全球七大洲207个国家开展了地质、资源与环境遥感解译工作,1:500万工作面积14900万km2,1:100万工作面积超过1350万km2,重点区开展了1:25万和1:5万调查;按构造、沉积岩、矿业活动区等专题要素进行分层解译,成果图件主题明确;遥感地质与卫星重力成果相互印证,增强了成果的可靠性;首次对全球碳酸盐岩分布等环境要素开展遥感调查,为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汇研究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科研成果方面,一张图基于遥感解译成果直观反映地物空间信息、便于统计分析等优势,提出了全球尺度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学问题,围绕地质解译内容与成矿规律开展了全球特定地层与矿床类型和时间关系等一系列研究,取得了部分新成果。
全球“一张图”工程是在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组织和指导下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开展的专项研究项目,该工程由航遥中心牵头承担。该项目从组织到研究对象、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成果表达和应用,均具有开创性,成果对补充发展我国卫星遥感勘查技术体系、对我国参与全球地学问题研究等有着重要意义。项目成果为国家对外科学技术研究与交流提供了基础信息。目前,这项研究工作仍在继续。


图1 全球1:500万解译:


图2 环境解译:亚洲荒漠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