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11月30日,中国地调局青岛所“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系列图”项目组赴云南省西南部的三江(金沙江、怒江及澜沧江)地区展开实地野外考察工作,为解决三江地区的块体划界等科学问题寻找依据。
据了解,三江地区存在大量的各种成因类型的矿床,包括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MVT型铅锌矿及造山带型金矿等是我国相关矿产量最高、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亦是认知我国海陆大地构造格局的关键地区。在此次野外工作过程中,项目组考察、观测及记录了四十余处野外露头与剖面,采集测试样品二十余块。实地观察了包括野外不同时期地层变质、变形的时空特征、缝合带相关的标志——蛇绿岩套、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内的韧性剪切等地质现象;探究了相关地质现象的成因及地质意义,对部分疑似的蛇绿岩套进行了甄别,获得了对三江地区哀牢山-红河断裂及昌宁-孟连缝合带的丰富的地质认识。
上述工作为系列图项目组对该地区不同块体拼合的时空序列的划分提供了依据,为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几天的野外工作中,项目组成员克服了山区路线蜿蜒崎岖、野外行程长、考察区早晚气温温差大、工作行程安排紧凑等困难,圆满完成了该次野外工作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