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2014年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页岩气国际专题”顺利召开。
专题在页岩气资源评价方面建立了双重的有机质孔隙评估模型、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工作流程,实际应用对多个地区的页岩有机质孔隙进行了评价预测,效果良好;建立了页岩损失气量预测模型,提出了“束缚气”新定义,增加了对页岩含气性的新认识;研制了页岩密闭粉碎装置,页岩残余气测定有了新进展;我国四川、柴达木、松辽、伊宁盆地及中下扬子地区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顺利,建设了涪陵页岩气国家勘查示范区,柴达木盆地侏罗系识别出3套页岩气有利目标层系,松辽、伊宁盆地具有较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水力压裂技术在北美、加拿大等国家发展迅速,为中国未来水力压裂技术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专题提出了页岩中存在“束缚气”的概念,对于页岩气残余气的计算提出了新的思路;双重有机质孔隙评估模型建立及工作流程;页岩储集空间数值模拟技术及方法研究;加拿大开始重视对泥页岩中页岩气的前期研究。
与会专家经过讨论,建议加强页岩地层压力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页岩岩石力学特征研究、建立中国的页岩气相关数据库(如钻井岩心、地区评价数据等),优先考虑中国南方的石炭-二叠系页岩气进行勘查,力争在此领域获得突破。同时还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在京页岩气相关单位(如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标企业等)组成一个类似页岩气联盟,定期召集开展页岩气相关技术讨论会、页岩气相关的理论技术培训,会前举办培训班,会后举办学术沙龙,便于讨论交流,并为参加CGU页岩气国际专题的参会报告、投稿的人提供证书,提高与会代表的积极性,申报筹办相关刊物等好的建议。
专题共收到提交会议的论文51篇,被年刊录用45篇,在年会上口头报告人数23人,张贴报告18人。专题还推荐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Li Ruiqiang、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郭天旭博士研究生为年会优秀学生报告。
页岩气国际专题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