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承担的“东北典型地区深部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地球物理勘查野外勘查工作全面完成野外勘探施工阶段工作,目前已转入室内资料处理和年度成果报告编写阶段。
该项目物探工作由水环地调中心牵头,吉林大学、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参加,分电法、重磁、天然地震监测三个工作组,于2014年5月下旬出队,历时四个多月的野外工作,圆满完成了项目设计物探勘查工作,于10月8日全面收队。此次工作遵循项目目标任务,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开展了深部水文地质(干热岩)物探勘查工作。依据项目工作总体部署,完成设计工作量:大地电磁法100点、音频大地电磁法100点、重力勘查400平方千米、磁法勘查400平方千米、天然地震监测100平方千米。工作组克服任务重、人员少、场地环境复杂、雷雨天气多等一系列困难,在项目组新三铁精神指引下,弘扬三特别精神,爬山头、穿密林、走石龙、钻玉米田,不畏日晒雨淋、蚊虫叮咬,优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本年度野外物探工作主要历经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区域普查阶段: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勘查成果,对工作区以尾山为中心开展区域物探勘查工作,电法工作组布设了点距为1-2千米的东西向、南北向、南西—北东向、南东—北西向四条大地电磁法测线;重磁工作组开展了网度为1×1千米的区域重力和磁力勘探工作;天然地震监测组布设了11台地震台站用以对微地震活动的监测。初步确定了深部岩浆房的存在及重点工作区的位置。
第二阶段为重点工作区勘查点加密及勘查区范围延扩阶段:对重点区域进行物探勘查物理点加密,电法工作组选取岩浆房埋深较浅区域开展点距为200-300米物理点加密并延长测线长度以保证反演深度的需要;重磁工作组对重点区域进行了0.5×0.5千米加密,并对老黑山区域开展了重力、磁法勘查工作以实现区域背景场的比对;天然地震监测组布设了77台短周期地震检波仪从而实现了尾山地区地壳浅部结构的探测。
第三阶段为初步锁定干热岩勘探井位,加密补点及重复点勘查阶段:电法工作组在处理解释前期获取的电法资料基础上,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后,结合重力、磁法勘查结果,对初选适宜钻孔位置开展了布设补充点及重复点的勘查工作。天然地震监测工作组布设24台地震台站从而实现了重点区域5千米深度波速结构的探测。经过三大阶段的勘查工作,确定了工作区地球物理场特性及岩浆房的埋藏特征,为下一步钻探工作提供适宜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