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地调局广海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6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华南西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项目组野外考察队完成了海南岛南部遥感野外踏勘。通过实地踏勘、走访当地群众,并结合遥感影像相互对比印证,明确了研究区内主要湿地类型及其时空变化;采集了典型地物的光谱数据。考察结果提高了影像校正和分类的可靠性,为后续分析应用提供了高精度的基础数据。
野外考察队9月22日出发,历时9天,行程1000公里,沿途对三亚湾的基岩海岸、宁远河口和莺歌海盐田、佛罗镇—感城镇一带海岸、海棠湾沙质海岸、陵水新村港及港湾滩涂和红树林、陵水河口及日月湾沿岸、三亚河河口红树林进行了调查和考察,采集定位、照片验证数据约400个,采集海水、沙滩、盐田、道路、稻田等典型地物的光谱数据850条。
据了解,依据项目总体设计要求,项目组需要对2014年度的主要研究区-海南岛南部进行野外实地踏勘,以查明该区域滨海湿地分布现状,并分析其生态特征,利用历史遥感数据分析近几十年湿地及其环境的变迁,建立滨海湿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为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依据及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