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郑州综合所召开2014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会,重点通报上半年各项工作总体运营情况,并就下半年工作做进一步安排和部署。研究所领导班子、全所职工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4年上半年,郑州综合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和研究所年初工作会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一项目标,五项任务,十五项保障措施”,各项工作整体运行平稳。上半年,郑州综合所科研工作稳步开展,承担在研项目共计62项,其中续作项目41项,新开项目21项(含地质调查项目3项、国土资源行业公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科研任务16项)。实现收入8150.83万元,经济总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受国家矿业整体形势影响,横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上半年,郑州综合所在重大项目申报方面积极主动,成绩喜人。2015年度国土资源行业公益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研究所申报的4个项目中,3项通过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现已提交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说明书;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申报7项,有6项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组织的形式初审,目前正处于终审阶段;组织申报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目前正处于评审阶段。
郑州综合所上半年科研工作在困难中稳步寻求突破,各类科研项目进展顺利,亮点纷呈。“钾长石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在钾长石矿产品应用、尾矿石英、尾泥的综合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顺利通过专家验收,为我国同类非金属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环境恢复矿物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的新技术为吸水保水材料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大面积推广应用吸水保水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综合调查与评价”建立了适用于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的“三率”调查评价系统,建立并投入使用了涵盖22个矿种、16061个重要矿山的“中国重要矿产矿山数据库”,制定了我国多个矿种的“三率”指标;“信阳上天梯膨胀珍珠岩保温板试验研究”成果在信阳建立了单线年产50万平方米的示范生产线,并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岩矿鉴定发现一种新型钨锰矿,特殊的成矿元素组合及赋存状态在国内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速溶硫酸钾中间试验成功生产出水不溶物含量≤0.1%的速溶硫酸钾产品,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溶解速度,圆满完成受委托任务。
上半年,郑州综合所科研成果丰硕,“磁场筛选法及其设备”项目申报了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申报,并获地调局推荐;“一种硫化矿浮选层状硅酸盐矿物抑制剂”发明专利申报了2014年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中国专利奖评选;提交科研成果报告32份;申报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4项),创下历史新高。
除此之外,郑州综合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召开了非金属矿资源领域“十三五”技术预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专家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埃里克•弗斯贝格教授、加拿大阿尔格玛大学徐绍春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到所进行学术讲座。与青海地矿局、江西特种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力争把握科技前沿,拓展项目渠道,为今后科研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上半年,郑州综合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服务发展是硬任务”的指导方针,各项工作良性发展,各项建设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单位建设、资质能力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也是亮点颇多,成效明显。
为全面推进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是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推动研究所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认识,理清理念,统一行动,促进研究所发展能力建设。
二是群策群力,全面完成全年的预定目标任务,坚定不移的执行目标考核制度,确保年初制定的“一项目标,五项任务,十五项保障措施”年度重点工作落实。
三是推动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工作,搭建更富活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梯队。
四是加强党建工作,继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两方案一计划”要求,全面完成既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