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调查步入“云时代”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姚长新 苏国辉
发布时间:2014-04-29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00年组建了专门从事海洋地质信息化与建设部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据青岛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周永青介绍,近十几年来,青岛所重点开展了海洋地质信息技术研究、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自主研发了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信息查询系统、海洋地质样品管理系统等系统;引进了全局安全管理平台、装备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并会同中国地质图书馆开展了图书联合编目,已具有图书书目共享服务能力;建立了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心,具备了子波处理、海上噪音多域压制等关键处理与地层构造解释和建模、沉积相分析和有利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与反演等解释技术,大大提高了海洋油气地质调查研究能力。
青岛所信息资料室主任王圣洁介绍,目前,青岛所已初步形成了海洋地质数据服务体系,不但提高了海洋地质工作成果资料利用率,更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了社会化服务。
一是初步完善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已研制了海洋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标准,海洋地质数据质量控制规程、海洋地质元数据标准以及多个专项项目数据库结构标准,有些标准已上升为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
二是扎实推进基础地学数据库建设。已建立区域海洋地质数据库和海洋专项数据库,收录了来源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海洋区调项目和国家专项海洋调查项目的重要数据,涉及到我国近40年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资料,涵盖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洋油气资源调查、海洋固体矿产资源调查、海岸带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
三是建设完成了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综合平台能够实现多层次应用以服务于不同用户,其中,海洋地质信息共享系统为地质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海洋地质资料的共享服务,我国海砂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国土资源部开展海砂矿权设置、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专题图件制作及三维可视化等专业应用系统为业内专家开展深层次应用提供平台,分布式应用集成系统推进了海洋地质成果的共建共享,各项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数据管理人员提供数据质量控制及数据库日常维护管理。
四是加强地质资料的集成整合。海洋地质资料是我国海洋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对于地质调查、资源勘查、矿业开发、国防建设和海洋权益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青岛所通过开展海洋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和服务机制研究,加强了海洋地质资料的集成整合,推动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共享。
谈到下一步目标,王圣洁表示,青岛所将建立国家级海洋地质资料数据中心,采用集群及虚拟化技术建设高性能、智能化、可伸缩的海洋地质云服务数据中心,将国家业务网络海洋地质专业节点逐步过渡到海量数据存储、业务信息一站式服务、三维数据展示的实施云服务模式,形成一个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高稳定性、高伸缩性、可灵活迁移及互操作的专业云服务节点。
此外,青岛所将建立健全海洋地质信息产品体系,制定服务产品标准,把海洋地质数据转化为服务产品,拓展海洋地质信息服务领域,深入开展海洋地质信息服务需求调研,构建国家级海洋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拓宽海洋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领域和功能,促进海洋地质信息的全面公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