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稳中求进 扎实工作

郑州综合所召开2013年总结表彰大会

来源:中国地调局郑州综合所 发布时间:2014-03-05
  2月28日,中国地调局郑州综合所召开201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系统梳理2013年度郑州综合所各项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就2014年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和部署。会议表彰了2013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处室。领导班子、全所职工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现场
  2013年,在矿业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郑州综合所全体职工化压力为动力,各项工作稳中求进,科研任务量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承担国家、部委、地质调查、横向等各类科研项目95项,其中续作项目课题32项,新开项目或课题63项。

  2013年,郑州综合所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航天用5A分子筛”获批国家科技重点新产品计划,“难利用含铝资源可利用性研究”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二等奖,“钢铁原料提制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洛阳三官庙钼矿低品位有用矿物综合利用选矿试验及应用”分获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论文45篇,新申请专利7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组织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获批2项。组织验收地质调查项目(课题)18个,其中优秀7个,良好11个。


颁发获奖证书
  通过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郑州综合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三率”调查项目完成调查报盘、评价系统部署,28个省(区、市)第一轮数据审查结束;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课题“钾长石高效开发利用与示范工程建设”成果技术得以有效转化,目前正分别在河南宜阳和南召建设日处理200吨和1000吨原矿的长石矿加工示范生产线;地调工作项目“豫西夜长坪难选钨钼矿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为排除粘土矿物对浮选的影响, 首次将其他行业高速盘式分选机引入选矿领域,进行中试规模的应用试验,达到了微细粒物料重选脱泥的目的;地调项目课题“甘肃复杂大型蓝晶石矿综合利用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捕收剂作为蓝晶石浮选捕收剂,成功实现在自然pH值条件下对细粒蓝晶石矿的回收,突破了传统的酸性介质中浮选蓝晶石技术。

  2013年,研究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刘长淼入选局第三批青年地质英才,并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谭秀民、张成强、王威入选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张成强入选郑州市科技创新创业骨干人才计划。同时,科研平台和资质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部多金属矿重点实验室入选部科技创新团队;国家非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科技部100万工程中心再建资金,研发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成果辐射和转移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国土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通过向社会投放开放课题1项,加强引智与对外交流;国土资源部综合利用野外试验基地建设也取得显著进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主体厂房基本建设完成;河南省黄金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以召开年会为契机,成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确定3名学术带头人,聘请国内有色、黄金和化工行业10名专家为技术顾问,进一步提升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速度。

  2013年,郑州综合所在逆境中求发展,在变革中谋机遇,各项工作全面开花。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成功实现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芬兰地调局互访,邀请地质专家开展讲座6人次,与7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构建、充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平台。

  除此之外,党政、制度建设也是亮点颇多,成效明显,全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明确了以“尊重、诚信、守责、求是”为内涵的所风和以“严谨、求实、创新、进取” 为内涵的学风,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会议还对2014年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2014年,郑州综合所将紧紧围绕“一项目标、五项任务、十五个保障措施”开展各项工作,以“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实现收支平衡”为总目标,积极进取,加强研究“造血”能力,加强创新联盟建设,向市场要效益,向市场要发展,努力实现增收。同时,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提升干部素质,重视中青年干部选拔,加强激励措施建设,完善考核制度。继续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快成果转化,加强文明单位建设,扎实推进2014年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项工作协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