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晒成绩,谈计划 地调工作“马”上有想法

——中国地调局直属单位畅谈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4-02-28
沈阳中心: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加油”

  中国地调局沈阳中心近日对该中心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将完善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作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涌现。

  2013年,11位地学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的科技工作者被评为沈阳中心“科技创新之星”,此举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该中心邀请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知名专家来华就东北亚地质领域进行科技交流,联合开展地质调查;派研究人员赴俄罗斯、瑞典及冰岛在地球物理、深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浅层低温能调查与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此外,该中心结合实际修订《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制定了《沈阳中心科技创新贡献奖励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工作人员在大兴安岭中部黑龙江省龙江县林西组中首次发现介形虫化石,在阿荣旗地区林西组中发现首次发现晚二叠世孢粉化石,有力地支撑了松辽盆地外围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与油气资源远景调查工作。

  在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及现代过程研究方面,该中心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和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建立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以来地层格架,重建了环境演化过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岸线改造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地位的提升,必将加重海岸带受人为因素冲击的强度。通过深部地质构造研究结合区域化探成果,他们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地预测了金多金属矿化存在,并经钻探发现金矿体。(赵爱林 欧阳兆灼)

广海局: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中国地调局广海局日前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暨政治工作会议。据悉,该局将围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承担海洋地质调查与科研项目63项。

  会议对该局2013年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了总结。一是全面优质完成了国家计划内海上生产及科研试验任务,实现了既定的海洋地质找矿突破目标;二是解决离退休人员财政预算经费长期以来严重不足、财政预算经费缺口较大的问题;三是实现货币工作总量10.58亿元,职工实际收入继续保持广州市中上水平,成果质量、安全生产、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达到全年管理目标;四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该局党委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为职工办了25件实事;五是结合建局50周年,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展示了几代广海人找矿立功、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2014年,该局计划完成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水合物资源调查和稀土资源调查等野外任务,组织4500米级ROV海试、验收及大洋32航次实施,力争两条新船在年内开展实质性建造工作,对海洋四号船、探宝号船进行改造升级,加快技术装备楼的建造等。

  该局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围绕海上调查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技术部门要做好施工技术准备,装备部门做好出海物资材料、油料、备件、航修、设备的保障工作,生产调度部门要依据海况、审批情况、船舶情况进行科学调度,发挥每条船的最大效用。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遵守保密规定,树立质量意识。(刘卫红)

青岛所:全面发展结硕果

  记者近日获悉,中国地调局青岛所去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60项,发表学术论文154篇,获发明专项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国土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并出版科技专著3部。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所承担的“1:100万上海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为我国在该图幅内开展海域海洋资源勘查、涉海工程建设和保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青岛幅”作为我国首幅中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图幅,探索了1:25万比例尺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的方法与思路。该所编制的“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首次建立了1:25万海洋区域地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

  该所还在黄海目标海域成功实施了325千米海底OBS测量;基本建立了目标海域复杂构造环境下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勘查的技术体系;通过地震资料处理和地震剖面解释,确定了南黄海盆地内的基底深度和构造地层格架,并建立了中-古生代盆地模型和构造演化序列。

  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中,该所初步划定了陆坡区BSR的分布范围,获得了水合物发育的大量证据,并圈定了5处勘探远景区。

  为加强海岸带监测体系建设,该所初步建成了3个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基地,全面实施我国东部海岸带地区中大比例尺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建设了典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在莱州湾海岸带,研究人员建立了粉砂-淤泥质海岸带地下水三维分布模型,基本建立了海岸带咸水入侵监测方法技术体系,开展了晚第四纪以来沉积演化研究。在海南万宁,他们建立了基于海岸线变迁、岸滩地形地貌变化和水下三维地形变化的海岸侵蚀基础监测网。

  此外,青岛所还提出了湿地碳循环模式,确立我国湿地研究技术规范;实现了海岸带无线监测,“海洋区域地质数据库”安装了在线数据查询与服务功能。(张淑胜)


航遥中心:做好任务书编写

  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于日前组织召开了2014年地质调查项目工作任务研讨会,安排2014年地质调查项目的组织实施以及与2015年地质调查工作的衔接。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处长贺灏结合财政部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定位和有关经费支付办法,对2014年项目计划表的报批情况以及后续地质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编制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说明。

  航遥中心副主任、总工熊盛青提出明确要求,2014年任务书编写要充分考虑航空物探遥感的可持续发展。中心副主任方洪宾从本次会议的召开背景、任务书编写要求与把关力度、航空物探遥感发展的中期实施方案编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后,会议分为航空物探和遥感两个小组,对2014年基础调查类的航空物探19个工作项目、遥感59个工作项目任务书初稿进行了审查与研讨。在专家组、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共同努力下,该中心圆满完成了2014年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的编写与修订工作,并及时上报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

  该中心表示,做好任务书的认真审查与把关是航遥中心落实2014年地质调查项目工作的良好开端,为后续项目的组织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会议由航遥中心总工办主任聂洪峰主持,各相关单位或部门负责人、计划项目负责人、工作项目负责人、航空物探遥感专家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王 浦)


岩溶所:优秀项目“排排坐”

  近日,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召开2013年度项目考核汇报会,并对其中的39个重要地调、科研项目、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服务项目进行考核,评选出考核优秀项目12个,优秀成果项目3个、优秀组织项目3个。

  2013年度,岩溶所承担科研、地调、社会服务及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共127个,其中科研项目33个,地调项目24个,社会服务项目38个,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2个。在对所有项目进行书面考核登记的基础上,所组织考核专家组对其中39个重要地调、科研项目、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服务项目开展了汇报考核。

  考核组在听取各项目多媒体汇报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工作量及完成情况、取得的进展与成果、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料归档情况等方面对考核项目进行了定量评分。其中,喀斯特峰丛洼地水土调蓄技术研究、塔里木盆地古潜山奥陶系风化壳油藏岩溶储层预测、地表和近地表条件下岩溶缝洞充填过程及机理研究被评为优秀成果项目;乌蒙山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刚果民主共和国SICOMINES铜钴矿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研究、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被评为优秀组织项目。

  12个考核优秀项目分别为:喀斯特峰丛洼地水土调蓄技术研究、塔里木盆地古潜山奥陶系风化壳油藏岩溶储层预测、中国典型地区岩溶碳汇调查、地表和近地表条件下岩溶缝洞充填过程及机理研究、乌蒙山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刚果民主共和国SICOMINES铜钴矿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研究、哈拉哈塘地区岩溶地貌特征及岩溶储层综合评价、北方岩溶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西南典型岩溶流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岩溶所)、中国气候变化岩溶沉积记录研究、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西南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研究与信息系统建设。(苏橹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