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调研侧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刘 维 发布时间:2013-12-30
  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的发展趋势如何?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科技支撑?12月12日~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就这些问题展开实地调研。

  中国地科院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脱胎于一家“民间组织”——地科院博士后联谊会。近年来,地科院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出260多名博士后,联谊会将这些地质科研领域的优秀人才聚到一处。参加这次调研的有10名博士后,研究方向覆盖了地质学、矿床学、岩石学、资源产业经济等领域。山东是科技服务团调研活动的第一站,接下来,他们还将陆续前往其他地区开展调研。

  两天的调研活动,安排紧凑,内容精彩。

  在山东省地矿局,博士后们为驻济南地勘单位的技术骨干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交流。从中国矿产资源勘查趋势入手,针对山东省的矿产资源状况和勘查现状,博士后们谈到了中国新兴矿产资源勘查进展,谈到了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的新进展,谈到了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谈到了非金属矿产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谈到了宝石的矿产类型与年代学。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和非金属资源,蒙阴的金刚石也颇有名气,还有页岩气等新兴矿产资源。山东省地矿局矿产勘查处处长宋明春表示,一线的地勘技术人员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更开阔的思路和视野,难以把握最前沿的地学动态和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实践,这次学术交流弥补了这个短板,非常有价值。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是全省唯一一家专业物化探找矿队伍,今年还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这里,博士后们得知物探院在实施兖州市翟村矿区铁矿勘查项目时产生了一些困惑。困惑所在,恰在服务团付勇的研究领域中;而物化探院取得的岩心正是付勇研究所缺乏的宝贵样品。付勇马上提出,希望能在这方面和物化探院合作,把实践与科研结合起来,成果共享。

  对此,山东省地矿局矿产勘查处副处长胡弘给予了积极回应,他说:“基层地勘单位的年轻人个人素质不错,成长很快,但平时忙于生产任务。我们双方都有各自的项目,如果大家合作,共同出思路,不仅成果共享,还能培养更多人才。”胡弘认为,当前基层地勘单位面临着人才断档之苦,就算是在地勘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山东,就算是落脚于省会济南的地勘单位,这种困扰仍如影随行。地矿一院副总工胡树庭告诉记者,目前地勘单位的普遍情况是不缺乏青年技术人员,缺的是有经验、有技术的中青年人才。

  山东省地矿一院近年来在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中收获颇丰。在这里,大家着重就矿业权建设、风险规避、权益最大化、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气氛非常热烈。在济南市委政研室,博士后们看到了济南发展的新目标——济南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和未来地铁、轻轨建设,这些都需要地质学家的参与。而在服务团与山东省地科院的交流中,双方更多就找矿一线面临的科研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济南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工作成为大家交流探讨的焦点。近年来,济南市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工作开展愈多,面临的各种障碍和问题也就愈多。在这里,博士后们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在地灾防治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防治技术、规范编制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协助管理部门走得更快、更顺,保一方群众平安。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地学研究需要具有创造力的蓝图设计,更需要走进实践,了解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实现科研与生产的共同进步。这也正是中国地科院博士后服务团成立的初衷所在。联谊会主席李玥告诉记者,他们将在实地了解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的发展趋势和科技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科研方向与成果展开合作,为对方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也为自己寻找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科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