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齐心协力 攻坚克难

广海局圆满完成全年海上生产任务

来源:中国地调局广海局 作者:雷勇 刘方兰 刘卫红 发布时间:2013-12-18
  12月5日深夜23:00,随着海洋四号顺利完成汕头幅多波束测量任务,标志广海局圆满完成2013年全年海上生产任务。在近10个月的海上作业期间,广海局5艘调查船共执行调查任务35个航次(段),海上作业已超过1000船天(海洋四号还在海上继续执行外收任务),平均每艘船海上作业近200天。在受到30多次台风(热带风暴)的影响下,海洋地质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克服恶劣海况、调查区水深、渔船干扰等不利因素,抢时间抓海况,安全高效、保质按时完成了全年海上生产及科研海试任务。

  据悉,广海局2013年货币工作量9亿多元,是承担国家任务最多的一年。按照年初总体工作安排,全年共承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油气资源调查、大洋科考等海洋地质调查任务12项,搭载大洋课题、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10余项。

  为抢抓有利海况,广海局去年底就提前部署调查船检修、备航等相关工作。2月27日,奋斗四号船率先出海执行路由调查任务,海洋六号第二天也奔赴南海执行国家任务,其他调查船相继投入紧张的海上生产。此外,该局10个一级外协项目,通过委托或者租用的方式,由中石油东方勘探公司勘探1号船、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2号船、腾龙三号等船只承担,已于11月20日前全部完成海上工作。

  “海洋六号” 海上作业时间最长,出海天数多达222天。据了解,2013年7月3日至8月16日,“海洋六号”船在中太平洋海域开展了为期45天的深海沉积物新资源调查,达到预期效果。“海洋六号”船自5月28日从广州启航,开赴太平洋执行大洋29航次任务,历时163天完成4个航段的科考任务,首次在国际海底管理局拟定的环境特别受关注区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环境调查,进一步补充完善合同区环境基线数据;成功进行了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声学深拖系统试验性应用以及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应用性海试。

  “海洋四号”船去年底经过船舶大修,旧貌换新颜,并在7-8月份在船厂新安装了多波束、浅层剖面仪等设备。该船执行了8个航次(段)共201天的调查工作,完成了地质、地球化学、生态环境等综合调查任务, 8月份后,尽管赶上南海及西太平洋恶劣海况频发,但还是坚持完成海上生产收官之战,在西太平洋深水站位作业中,创造了该船超6000米深水站位作业记录。

  “探宝号”先后在南海北部、西太平洋等海域执行了多道地震、重磁、水深等调查任务,完成地震测线工作量17100多公里,创历年来新高,其中最长一个航次达51天。

  “奋斗四号”船出航7个航次(段),海上作业时间194天。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奋斗四号船今年在南海的单道地震、重磁调查中,取得了安全、高效、优质的航次历史好成绩,其中一个航次,全程船舶设备无故障安全高速运转,连续27天产出了最大的工作量,平均每天247公里,刷新了奋斗四号海上作业的最好记录。

  “奋斗五号”调查船今年继续承担综合物探和钻探任务,出航6个航次(段)共151天,分别完成了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综合物探调查任务和全部8口井海洋钻探任务。

  纵观全年,在海上生产过程中,各调查船遇到了来自调查区海况差及周边国家干扰等困难,除年初和年底受到寒潮影响之外,受台风影响较大。据了解,今年已经形成台风或热带风暴多达31个,进入或产自我国海域(主要是南海)的有22个。特别是9、10月份,共生成台风14个,平均4-5天即有一个台风,整个南海基本没有连续作业的好海况,给海上生产作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5艘调查船全年受海况影响天数达118船天。通过广海局精心部署,科学调度,确保了全年生产任务的安全、优质、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