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的脚步不停息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杰出青年”秦绪文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陈 萍
发布时间:2013-12-11
秦绪文自2000年大学毕业到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工作,2003年10月调至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2011年10月任地调局科外部新技术副处长。无论在航空物探遥感科研一线,还是在全国地质调查“司令部”的管理岗位,秦绪文潜心研究开发航遥新技术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息。
推动遥感地质调查大发展
2011年3月的一天,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中,播出了一则《矿山遥感监测首次覆盖全国》的消息。在消息的播报过程中,秦绪文向全国的观众介绍了用无人机拍摄的航空影像图:“通过这样影像图,整个矿区所有的开采状态一览无余。这张影像的分辨率是0.2米,精度非常高。”
在地调局基础部任职期间,秦绪文针对所负责的遥感地质业务管理,在广泛调研、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动了遥感地质调查工作的蓬勃发展。
遥感监测通过对拍摄到的遥感影像图进行分析,比对合法的采矿、探矿区域,可迅速地、清晰地找到疑似的开矿点。在秦绪文的推动下,矿山遥感监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并首次实现了全国矿产卫片遥感调查。目前,这项工作已经成为国土资源部加强矿政管理的有效手段和中心工作。他组织实施的全国国土资源遥感调查工作,系统获取了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全国地质环境的变化数据,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他提出的多层次、多元数据相结合的矿产资源遥感调查,已经为地质找矿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推动了全国地表形变遥感调查、突发性灾害遥感监测和军事遥感地质调查等新领域、新方向的健康发展,成效显著。在此期间,他还积极配合有关部室推动有关遥感地质调查标准的建立、更新和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一套比较齐全的标准体系。
推进新技术新方法自主研发
到科外部任职后,秦绪文主管新技术工作。根据部、局对科技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围绕充分发挥科技对地质工作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他大力推进地质勘查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引进吸收、自主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工作,为地质矿产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撑,提高了地质勘查的效率和成果水平。
他重点加强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重大科技专项的申请工作,使中国地调局承担的技术类国家重大专项有了大幅提高。在工作过程中,他注重做好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努力使各类专项不重复、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地调局的科技实力和影响力。
此外,为加强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秦绪文促进建立了深部地质矿产调查科技创新联盟。
遥感应急调查显身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面对突发性灾难,秦绪文积极投身科技救灾工作,利用自己专业优势,牵头组织全国的核心遥感单位,开展遥感应急调查工作。
在秦绪文的带领下,经过几十人不眠不休的努力奋战,全面摸清了地震灾区的受灾情况、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发育状况,并将成果、数据在第一时间送往前线指挥部,为抢险救灾、应急处置、灾后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广泛赞誉。
在这次应急调查中,秦绪文利用自己研发的软件解决了商业软件尚不能支持的新型遥感数据应用问题,为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秦绪文也被中央国家机关授予“优秀青年”称号。
在以后的工作中,秦绪文又多次参加了青海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重庆武隆滑坡、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等突发性灾害的遥感应急调查工作,为抢险救灾、应急处置、灾后重建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博采众家之长,方能以人之“鉴”长己之“智”。秦绪文在航空遥感技术领域奋斗的10余年中,紧密跟踪遥感技术发展前沿,把握国内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发改委卫星及其产业化专项、国土资源大调查等重点项目10余项,先后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国土资源部成果一等奖1项,软件著作权1项,成果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著7部、译著2部;先后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国土资源部第二届“优秀青年”、国土资源部“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并被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授予遥感技术推广应用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