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调动多方力量解决实际困难 建立真实感受增进服务意识

青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启程

——记西安中心大口子青年突击队圆满完成化探工作突击任务

来源:中国地调局西安中心 作者:王鑫 发布时间:2013-10-22
  10月10日,赶在入冬前,由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办公室、财务处、人事处、党委办、总工室、中亚中心、矿产处等部门青年职工组成的“大口子青年突击队”在甘蒙北山大口子-骆驼泉地区顺利完成了1500个化探样品的采集、整理工作,全面完成了中心布置的突击任务,有力保障了甘蒙北山大口子-骆驼泉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的正常进行,真实增进了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

  9月9日至15日,西安中心主任李文渊带队对甘蒙北山大口子-骆驼泉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内蒙古月牙山地区乌兰赤海-大交通瑞铁铜多金属矿调查、甘肃北山狼山-罗雅楚山一带铁镍多金属矿调查等三个野外项目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求野外一线职工意见建议,进行项目检查、野外慰问和具体业务工作指导。在听取甘蒙北山大口子-骆驼泉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汇报时,项目组向中心领导提出困难:因寒冬将至,各地质类高校开学,导致人员雇佣难,有大量化探采样工作尚未完成,已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进展。李文渊主任当即要求相关部门组织中心青年职工,赶在入冬前突击完成项目2013年化探采样任务,并特别要求号召行政部门的青年职工积极参加,借此机会加强与业务一线人员交流沟通,真实了解野外工作状态,加强服务意识。李文渊主任还要求增购军用活动板房改善项目驻地条件,保证项目顺利开展。9月18日中心副主任郭兴华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活动板房购买事项,经调研后决定采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的军用野战宿营活动板房一套,板房于9月28日到达项目驻地。

  9月22日,西安中心办公室、财务处、人事处、党委办、总工室9名行政人员及中亚中心3名技术人员在嘉峪关与矿产处队伍汇合,组成了一支40余人的青年突击队。矿产处调动多个项目共8台野外用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所有保障资源。有2辆车几乎每天都在后勤给养的路途上。23日晚,突击队马不停蹄赶至项目驻地。24日,专程赶至项目驻地的中心化探专家刘拓研究员,对全体人员进行了化探工作室内培训和野外实际操作指导。9月25日,“突击队”开始正式安排化探样品采集工作。北山地区都是隔壁沙漠,植被覆盖很少,沙砾上只有一簇簇的芨芨草和骆驼刺,中午时分阳光直射下来,只几个小时就会晒到脱皮。风刮起来天昏地暗,狂风裹着沙子打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为了防风沙和晒伤,他们把衣服系得严严实实,用帽子、围巾把头和脸都包起来。按照化探采样操作规范,他们必须在选定的地点挖到基岩部分,选取基岩的岩屑过筛后带回。“突击队”每天出队8至12个小组,每个小组每天沿着前一天晚上划分好的路线采集13至18个样品,平均下来要挖60多个坑,跑好几公里山路,背二十几斤样品。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工作强度对于长期从事野外工作的地质工作者来说司空见惯,但对于生活在城市天天坐办公室的行政部门年轻人来说,却是不小的苦头。经过十八天艰苦跋涉, 10月10日,突击队全面完成了突击任务,共组织工作小组95组次,采集整理化探样品1500个。

  10月5日,西安中心党委书记杜玉良,带领中心人事处、党委办、矿产处负责人一行到野外慰问,看望这群放弃了国庆假期的青年人。对“突击队”的工作完成情况、精神状态、意志品质给予高度肯定,“突击队”全体深受鼓舞。慰问组还与队员一同开展了2个组次的化探样品采集工作,对项目实际遇到的业务困难情况进行了指导。

  短短18天的野外生活将几十名来自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年轻人凝聚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集体,每天迎着朝阳出发追着落日回家,只有这群年轻人知道他们克服了怎样的困难。付慧利,是这支“突击队”的副队长,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来自中心党委办公室,因为来之前爱人正巧也在出差,所以孩子没人管,焦急无奈的她只能求助远在河南的母亲前来救急,上飞机前还忐忑不安,但在整个突击过程中她一直带头冲在最前面,即便身体不适也没有请假休息,再担忧儿子也只能等每天工作结束时打个电话。刘倩,来自中心办公室,地道的西安女孩儿,为了给大家做道可口的红烧肉改善伙食,帮厨时把自己手切掉一块肉,到走才被同事无意中发现,也只是淡淡的一句“小事”。武鹏,来自中心人事处,妻子有孕在身8个月,因为参加“突击”工作,妻子只能自己驾车80公里回娘家过节,他在野外担心的难以入眠也从没跟组织提出半点要求。赵王平,来自中心办公室,标准的关中女孩儿,任务最初两天身体不适也不好意思请假,吃了两天的止痛药,硬顶着出工,让大家都吓出一身汗来。王彦闻,来自中亚中心,在组织安排女同志统一休息的时候,这个看着柔柔弱弱的女生确主动要求不休息,坚持出工。还有来自总工室的裴赢和来自财务处的孙域,每天在忙完自己生产任务的同时还不忘服务大家、乐于助人、帮助同事,主动承担起了很多服务、保障工作。此次“突击”正值十一长假,大家原本早就安排好了自己的行程,后来因为工作也只能退票、放弃,却无一人有怨言。在野外工作期间,身体不适、小病、小伤都是家常便饭,相互也都是悄悄的吃点药,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主动要求休息、请假、提前离开。特别是坚持完成所有工作任务的4名女同志。她们18天没有洗澡,爬着跟男同志一样的山,翻着跟男同志一样的沟,啃着干馍,吃着咸菜,依旧斗志昂扬,让人钦佩。在骆驼刺的簇拥下是那么的坚韧、鲜艳。“突击队”的男同志都特别亲切的称她们为 “戈壁玫瑰”。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傍晚的霞光把空无一人的戈壁滩渲染得光彩夺目,雄浑苍凉的西北风光使人感喟。 “大口子青年突击队”的队员大多是“八零后”,他们在荒凉的隔壁滩上又一次唱响了“勘探队员之歌”,传承了新时期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积极响应了中心践行群众路线,解决野外一线实际问题的号召,实实在在的完成了生产任务。此次活动更是一次加强业务与行政人员亲近沟通的机会,增进了青年同事之间的深厚友谊,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行政青年职工对野外一线艰苦工作有了深刻体会,对于他们来说,野外一线是最广阔的课堂,高山大漠是最生动的教材。知道了风是冷的,太阳是炙烤的,山是险峻的,路是崎岖的,增加的不仅是对地质工作的了解,还有对人生深度、广度的认识。将直接指引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方式、方法、思维、理念。


驻地合影


野外安排工作


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