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杂志2013年7月刊(总第172期)刊登“古老的记忆——古生物专辑”,荟萃了关于罗平生物群中鱼类、鱼龙类、节肢动物和牙形动物等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类群的最新研究成果。殷鸿福院士为杂志撰写刊首,提出罗平生物群为“显生宙第三次生物大辐射的典型代表”。
专辑同时在杂志网页被重点推荐(http://www.chinanature.org.cn/index.jsp),网页点击率骤升,再现罗平生物群科普魅力。
《大自然》杂志是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北京自然博物馆三家共同主办,1980年创刊的全国大型综合性科普期刊。近30年来,《大自然》杂志在宣传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同时,同时关注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将其介绍给国内外读者,是一本图文并茂,具有一定收藏和研究价值的科普期刊。曾获得 “梁希林业图书期刊奖”、荣登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中心评选的2007年度“郭永怀科学传播最佳影响榜”。
专辑阐述了罗平生物群的发现为世人揭开了三叠纪生命复苏过程的神秘面纱,其化石的丰富程度、个体保存的完整程度以及特异埋藏情况等均令人惊叹,化石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举世罕见。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个化石群竟然比著名的三叠纪关岭海洋生物化石群的地质时间早了近2000万年!罗平地区很可能是二叠纪末那场生物大灭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避难所”,也就是科学家们苦苦找寻的史前"诺亚方舟”。专辑共刊登5篇罗平生物群的科普文章,分别为《探秘史前“诺亚方舟”》、《罗平生物群的节肢动物化石》、《罗平生物群中的鱼化石》、《罗平的鱼龙化石新发现》、《小“隐者”能定大“乾坤”——罗平生物群中的牙形石化石》,让读者从不同角度欣赏这艘史前"诺亚方舟”的神奇。
《大自然》杂志2013年7月刊(总第172期)封面
专题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