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奋战在马达加斯加的日子

中国地调局沈阳中心境外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地调局沈阳中心 作者:商彦纯 王奎良 发布时间:2013-08-16

中国地调局沈阳中心自2004年承担国家援外地质调查项目以来,至今已在马达加斯加工作了10个年头。10年来,沈阳中心境外地质研究室的全体工作人员每年都根据相应的地质调查工作需要,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奔赴马岛。在那里,他们背井离乡,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里仅以队员们于3月31日至4月22日在马达加斯加北部安可图金矿区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的23天为例,再现他们在那里工作、生活的情景。

安可图金矿区地处近乎马达加斯加的最北部。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该工区地处偏远、人烟稀少且山高路险,交通状况极其糟糕,唯有队员们的两条腿是最佳的交通工具,最远的工作区需要步行50多公里的山路才能抵达。

面对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队员们在饱受远离家乡父老、于异国他乡度过圣诞、度过元旦、度过春节的心灵考验之后,又一次凭借坚强的意志,接受了有生以来最为艰难困苦的岁月考验。

当时正值雨季,队员们在4天时间里曾数次寻找最佳路线,也多次遇险,却始终无法到达目的地。最后只好改变工作方案,先去其它地区开展其它工作。

直至3月31日在全面完成了菲迪拉纳铀矿区伽马放射性测量及安可纳纳金矿区物探工作后,队员们才再次带着二十四名马国工人开始长途之旅—向大山深处的安可图金矿区进发。

队员们的首个安营扎寨地点是安可图北工作区一个叫做Analavelona的小村庄,这里仅有5户人家。由于从前一个驻地到这个山村的道路崎岖狭窄、加上坡多路滑(有的坡角达到+30°、且几乎每天下午2点到4点下雨),途中又要穿过几十条河流道,队员们足足步行走了5天的路程,于4月4号才到达宿营地。

Analavelona村驻地海拔517米,基本靠近工作区中间位置,离工区西端5公里、东端7公里,是相对比较合适的野外工作基地。但附近地貌复杂,相对高差300多米,地形切割强烈,陡崖鳞次栉比,河流纵横交错,化探采样面临挑战。

4月7日是每个队员终身难忘的一天。因为那一天上山路线最长,不仅要翻过海拔810米的高山,还要越过该区东部一条最大的河流(水急河深,是该工区工作难度最大的地方)。队员们吃完早饭,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队员任组长,另各带三个马国工人)不到七点就从驻地出发了。大约上午九点半的时候,一条似脱缰野马的大河拦住了去路。河水飞流直下、呼啸而过,拍打在岩石上就像凶猛的野兽般狂呼乱叫。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一时间不知道如何过河的时候,一名队员急中生智说:“走,我们绕过去,到下游找个水稳的地方过河。”随之,队员们大约又走了一个半小时找到了水面平静、河流宽阔的地段。不过这里的河水却有齐胸深。队友们几个人手臂挽着手臂,形成一个横排,于中午十二点多安全的渡过了凶猛的河流。稍事休息,大家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完成了样品的采集。由于身体严重透支,大家不得不在返回驻地的途中走走停停。许峰明小组晚上近八点回到驻地,而李士超则是顶着半夜十一点的月亮才回到驻地。

在安可图北区,队员们一共换了五次宿营地,采集样品420件。

4月11日早晨,队员们开始由安可图北区向南区进发。经过3天的行程来到南区ANDRANOMBAZAHA山脉角下一个仅有一户人家、6间房子的小山村。这里最高海拔1300多米,驻地海拔高度703米,相对高差400多米,相对于北区地势更加险峻,地貌更加复杂,地形坡角多数在30°以上。如果用“条件极其艰苦、交通极其不便、环境极其简陋、生活极其单调”来表述此地的概况,应该是比较贴切的。

然而,再艰苦的条件也抵不过项目组成员们的坚强意志,再简陋的环境也抵不过项目组成员们的必胜信心。大家卯足了劲儿,一定要做顶天立地的汉子,在困境中顽强拼搏,争取尽早完成工作任务!

马达加斯加雨季的特点是一片云彩一场雨,几乎每天都下。队员们的工作服和工作鞋几乎天天或被雨水淋湿或被汗水浸透,他们有的脚磨破了、红肿了甚至糜烂了,但依然咬牙坚持、再坚持……有几天,队员李士超的脚被毒草划破后肿得似馒头一般,仍然坚持每天爬行15~30公里的山路;许峰明小组为了完成采样任务,有时晚上宿营于马国村民家中,吃马国村民做的饭,睡马国村民的地铺。就这样,终于在4月18日完成安可图南工区化探样品318件的采集工作。伴着喜悦的心情,全体队员用4天的时间实现了100%的徒步征服大山,于4月22日安全返回驻地。

23天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与漫长的山路斗、与陡峭的山脉斗,练就了一双又一双的飞毛腿;与艰苦的生活环境斗,甚至有时还要与疾病和饥饿斗,磨练了地质队员钢铁般的意志。当然也换来了丰硕的工作成果——全部完成安可图金矿: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20km2;水系沉积物样739件。

下图是队员们走出大山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