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针鱼”地热探针在深海科考中初试锋芒

来源:中国地调局广海局 作者:徐行 彭登 发布时间:2013-07-19

目前,世界上针对深海环境局部特殊构造地质体如水下的矿体、冷泉和热液喷口等的调查与研究,直接采用物理和化学参数原位测试、定点取样和高清晰的摄影摄像等深海探查技术,其优势能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的数据和图像,因此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和重视。一些掌握先进海洋调查技术的国家,借助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载人水下机器人(HOV)和自治无人水下机器人(AUV)等深海作业平台,都在积极开展近海底的深海探查技术和方法研究。

常规的海底热探针如LISTER型和EWING型,主要是进行深海表层沉积物的热流探测,为小比例尺的区域海底热流探测服务,但不能满足在深海环境下探测局部特殊地质体中精细的热状态和热结构的技术需求。针对这一技术问题,广海局技术人员为海底机器人量身定做命名为“针鱼”海底热流探针。该探针为5通道的温度梯度测量系统,测温间距110毫米,工作深水达4500米,在技术研发和工艺制作方面难度都很大。该设备研发历时2年,广东工业大学参与设备样机的研发过程。

2012年10月,“针鱼”海底热流探针在“海洋四号”船进行了多次的温度测量校验、海底数据采集的仿真测试(图1)。 2013年3月,“针鱼”探针在“海洋六号”船的ROV系统上进行了采样试验(图2);7月9日,在“向阳红9号”船的蛟龙号上进行海底热流测量(图3),获得了宝贵的资料。这些深海试验和生产实践活动,不仅为“针鱼”探针的技术完善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不断丰富了南海海底热流数据,为开展海底特殊构造的热流探查做技术准备。广海局自主研发 “针鱼”海底热流探针,是对海底热流探测技术的发展和补充,为我国深海原位探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做了一个技术示范。

图1由彭登提供、图2由盛堰提供、图3由周怀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