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按照部局的统一要求,充分发挥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在钒钛磁铁矿选矿等方面的科技领先地位,加强装备和队伍建设,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学术交流和对外项目合作,逐步将其打造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在2013年7月5日的半年科研工作会上,中国地调局成都综合所所长刘亚川对国土资源部钒钛磁铁矿重点实验室建设做出如上要求。
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是成都综合所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优势,在钒钛磁铁矿的选矿和工艺矿物学方面,成都综合所在国内排名第一,这也是该实验室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原因。
谈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长陈炳炎指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时间为1年~2年。重点实验室对成都综合所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要探索好的机制,根据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他建议,可以与攀钢等矿山企业联合,一起申报项目,进行科技攻关;也可以联合其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在冶金等方面的短板,以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对如何推进钒钛磁铁矿重点实验室建设,陈炳炎要求全所上下要对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力支持,在项目、设备、人员等方面给予倾斜,具体要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制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开放课题前的管理办法。落实实验室的各项建设计划,规范实验室管理,按要求每月上报实验室信息,构建实验室创新机制;二是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讨论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三是各部门要借助实验室平台积极组织科研活动;四是完成实验室各项研究计划,形成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五是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争取早日通过验收,早日挂牌。
根据一年来的培育建设期,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验室管理、人才引进、对外开放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是建设期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4项,973计划项目研究课题1项,863计划项目研究课题1项。企业联合攻关的开放课题12项,研究经费达到549.5万元。申报四川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申报专利5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EI收录1篇。
二是在管理和人才引进方面,遴选了实验室主任,建立了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和吸引人才措施。
三是在平台建设及经费落实方面,落实了基本运行费、开放课题经费、项目科研经费、仪器设备购置(研制)费及试验基地建设费。新增了科研用房,改善了办公环境。
在抓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同时,2013年下半年成都综合所还将重点做好地调项目成果验收,全力推进在研项目成果质量,积极开拓市场项目,做好科研成果宣传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