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杰出青年”陈军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张淑胜 发布时间:2013-06-19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有这样一位员工,刚三十出头,就已经是助理研究员;工作4年,几乎把生活中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从事海洋环境遥感探测机理及应用研究,却不觉苦累;新婚燕尔,却舍不得休婚假,仍然泡在实验室里搞数据研究;他就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陈军。

  两年吃透一份数据

  选择海洋资源与环境遥感对陈军而言只是一时兴起,经过几年学习后,他被海温、海洋盐度、海流、海浪、海潮、海面风以及海洋环境和灾害信息库、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灾害预报系统等知识所深深吸引,更认识到海洋资源与环境遥感对当下我国水质监测、水污染防治等问题意义重大。看到国家正面临的资源紧缺局势,想到自己家乡日益恶化的水环境,下定决心要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大事业。而对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爱和为国家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渴望便成了他事业的灯塔。

  在接触水质遥感之初,实验数据十分缺乏。陈军只好给国内外知名学者写信,请求能否提供一套数据验证自己的一个算法或者一个想法,他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不行”。但他没有气馁,而是以客座研究生的形式获得了第一套水质实验数据。对于这得来不易的数据,他不急不躁,刻苦钻研了整整两年。在吃透这份数据的同时,海洋资源与环境遥感研究的大门也缓缓向他打开了。

  从水质遥感基础及原理到暗像元大气校正算法,从水质参数遥感反演的建模到水质遥感尺度效应和水质遥感的不确定性分析,陈军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越来越深,每当面对实验数据不足的问题时,他都没有放弃追寻,而是努力克服一个个困难,他的科研水平在一次次对数据地追寻与刻苦研究中屡获提升。

  当得知陈军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十大杰出青年”时,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区域地质研究室主任温珍河这样评价:“现在年轻人容易浮躁,像陈军这样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才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而这项荣誉既是陈军在科研道路上的一个收获,也是他辛勤付出和埋头苦干的一个肯定。”

  胆汁都要吐没了

  在陈军眼中,搞科研不是把自己封闭在研究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获得成功的最大捷径。自硕士阶段开始,他便在张训华研究员、张志珣研究员以及温珍河研究员等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外业调查。为了获得第一手调研数据,他报名参加了单位组织的《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合格证》、《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合格证》等船员“四小证”考核,虽然掌握了出海的生存技能,刚出海时还是吐得昏天黑地。他经常自己开玩笑说,“在船上,我的胆汁都快吐没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调查船上一待就是几个月,最长一次出海时间达到5个月。克服晕船、忍耐寂寞,刻苦专研,这都是为了大范围、实时性的获取动态观测和海况预报资料。

  工作以来,陈军先后参加了1:100万地球物理系列图项目、1:100万大连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100万天津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1:100万上海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863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陈军主持开展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百名地质英才计划项目、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及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子课题各1项,经过项目的锻炼和洗礼,他很快成长起来。

  埋头苦干是“肥料”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在同事和朋友的眼中,陈军永远是一副埋头苦干、加班加点的形象,这是他取得累累硕果的“法宝”。

  “陈军真是能坐得住,从工作以来,他的休息时间基本都是在工作室里度过的,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这个真让人佩服。”——一位同事如是说。

  获评“十大杰出青年”后,陈军迎娶了自己的人生伴侣,可谓是“双喜临门”,但他并没有给自己留下与妻子度蜜月的时间,早早就结束婚假,埋头投入了新一轮的研究中。

  陈军的辛勤付出没有让自己和大家失望,他在海洋资源与环境遥感领域取得了累累的硕果。

  在职4年来,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共发表国际SCI论文23篇,从光学类期刊到遥感学国际期刊,从空间科学国际期刊到环境学国际期刊不一而足;出版专著2部,其中《水质遥感原理与应用》,以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并重的手法,针对性地选择水质遥感的暗像元大气校正算法、建模方法、尺度效应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尤其对水质遥感尺度效应问题的提出与探讨,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李小文院士的高度评价;此外,陈军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正因为他过人的科研成绩,2010年他应邀担任以色列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2012年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

  李卜克内西曾说:“天才来自勤奋。”他之所以能够收获累累的硕果,更多是因为他为科研付出了“埋头苦干”的肥料。

  陈军笑着说,“我不比别人聪明,搞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想要做出点成绩更需要加倍努力,只要有恒心,就能够在科研道路上能走得更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