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借助“天眼”提速油气勘探

——访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遥感专家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发布时间:2013-04-01

  

  中国在2012年12月超越美国成为单月最大石油净进口国后,英国《金融时报》刊发的一则消息声称,预计在2013年,中国全年进口石油量将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石油进口国。

  在石油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下,如何实现国内油气资源找矿的快速突破?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李志忠副主任、汪大明博士和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党福星研究员。

  逐年加大油气资源快速调查评价方法技术应用与推广

  记者:目前,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国内消费量逐年升高,而化解“两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现国内油气资源找矿的快速突破。对此,作为承担全国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有哪些安排或部署?

  李志忠: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承担油气资源基础性地质调查、重点地区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以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为国家油气资源战略、规划、管理以及勘查开发提供基础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油气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和公益服务。其中,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与调查,是推进我国油气资源探测突破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理论、方法、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找矿突破中具有重要作用。借鉴这一经验,我们将从今年开始,逐年加大油气资源快速调查评价方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为油气资源勘查提供更多的靶区。

  记者:今年将重点应用推广哪些快速调查评价方法技术?

  李志忠:主要是遥感探测方法技术。一是以陕西省延安市为目标靶区的页岩气遥感探测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航空测量面积为3600平方公里,航天数据的覆盖面积将达到18360平方公里;二是以二连盆地东北部乌兰盖盆地为目标靶区的航空高光谱遥感油气探测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航空测量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航天数据覆盖面积将达到10000平方公里。

  高光谱遥感探测技术已成为油气资源快速勘查的重要手段

  记者:请介绍一下油气遥感探测技术的基本情况。

  李志忠:油气遥感探测技术,是指利用遥感高光谱图像中地物受油气微渗漏异常蚀变信息推演对区域构造的反映,从解译与含油气构造有关的断裂和局部构造入手,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布和组合特征,研究其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而预测有利的含油气区和含油气构造。特别是高光谱油气遥感探测技术,已发展成为油气资源快速勘查的重要手段。

  党福星:高光谱遥感能获取地物目标的精细光谱特征,具备探测各种目标的成分属性及有机目标状态属性的能力,在地质、农业、城市、环境、军事等领域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潜力。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方面,高光谱数据中每一个像素的光谱曲线异常特征可以直接反映油气微渗漏所引发的地面共生效应,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提取如蚀变矿物、植被病变、微油气苗等烃类微渗漏信息也更细致、更准确。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并形成多个成功案例。

  记者: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如何?

  李志忠:在这一领域,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关注和跟踪国际研究最新进展的同时,开展了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特别是受高光谱数据要从国际市场购买这一因素制约,这些研究均只进行了初步试验探索,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距离。

  2008年,针对我国矿产和油气资源探测对新技术的重大需求,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国家“863”计划正式立项设立了《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航遥中心、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石油长庆油田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经过三年多的联合攻关,形成了多个创新性成果,使我国的高光谱遥感油气探测技术基本赶上了国际水平,为我国利用这一技术进行油气资源的快速调查评价奠定了基础。

  记者:这些创新性成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汪大明:一是形成了高光谱遥感油气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建立了高光谱图像分类系统和油气信息高光谱数据探测技术流程。

  二是丰富了油气勘探异常模式及评价技术,其中应用高光谱遥感信息探测技术识别与油气微渗漏有关的烃类异常、蚀变矿物异常以及环境异常等,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应用实验尚属首次。

  三是建立了适用于典型稀疏植被地区的基高光谱油气探测技术,找到了烃类微渗漏地表共生异常的多种指示标志。

  四是研究建立了油气高光谱遥感探测应用系统,为高光谱遥感技术快速应用于我国重点地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寻找战略发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记者:这些创新性成果经过实验验证吗?

  汪大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光谱遥感油气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在中石油长庆油田的西峰油田、榆林气田两个试验区进行了实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高光谱异常(烃类异常、伊利石异常)、微生物化探异常带与下伏气藏、地表化探烃类异常、与地表化探异常及地下油气藏分布等,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目前,两大油(气)田已将项目中有关深部油气藏的预测成果,应用于今后的新区和低勘探程度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部署中。正是基于这样的实验结果,油气中心在今年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中又安排部署了相应的项目,以期通过这一新方法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国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提速。

  我国将建首套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小卫星系统

  记者:过去我国的高光谱数据主要依靠从国际上购买,这一成果形成后,在增加自主获取高光谱数据方面我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党福星:高光谱遥感技术作为油气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国际油气资源勘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高光谱数据一直是制约该项技术成果全面推广应用的瓶颈。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现有陆上沉积盆地390个,大约面积为400多万平方公里,尽管前期已经做了大量油气调查工作,但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取得油气勘探发现,需要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做进一步的油气探测工作。显然,现有的高光谱数据难以支撑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此,一方面,我们积极建议和支持国家尽快发展我国的民用高光谱卫星;另一方面,油气中心也将以这一成果为依托,与企业联合建设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小卫星系统(CCRSS),以形成我国首套实用化商业遥感小卫星系统,从而从数据源头解决高光谱油气资源探测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另外,就是利用国内现有成熟的航空高光谱成像仪,增加自主获取高光谱数据的途径。

  记者:这一系统建成后对我国油气资源的快速调查评价将产生哪些积极作用?

  汪大明:目前,国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小卫星系统(CCRSS)已经列入2013年度国家发改委卫星及产业应用专项。立项通过后,预计卫星建设周期2年,即在2015年上天。该卫星上天后,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油气资源探测中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瓶颈问题,形成一套基于高光谱遥感的高效、低成本、无侵入式的油气勘探新方法,大大提高我国油气地质调查工作的效率,迅速缩小勘探靶区,并且在境外油气勘探中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

  此外,在航空高光谱油气探测方面,我们在引进国外仪器的同时,还将大力度投入自主研发,对已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深化,使其成为航天高光谱数据的重要补充,为形成我国油气资源的快速调查评价体系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