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委朱和美说:“区矿调技能培训的目的就是为武警黄金指挥部的业务转型进行专业士官培训,为部队尽快形成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区矿调战斗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迎挑战:打造智力支持平台
朱和美介绍,武警黄金部队业务领导关系调转到国土资源部后,业务发展方向也要从以前的黄金勘查为主,逐步调整到以承担区矿调任务为主,最终要建成我国地质调查的野战军。调整后,武警黄金部队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区矿调专业士官紧缺。为此,在上级支持下,指挥部决定将教导大队(原武警黄金技术学校)这块宝贵资源利用起来,由原来以进行学历教育为主调整为以开展区矿调专业士官培训为主。校长周旭峰说:“为此,我们超前谋划,通过内外结合的办法来应对,力争将自己打造成部队转型的智力支持平台。”
针对专业教师理论充实但实践经验缺乏的现实,大队从全系统挑选了区矿调工作经验丰富的5名技术干部担任外聘教师;邀请了2名鄂西北地质调查所高级工程师和项目负责人,全程担任野外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初步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内部与外部紧密结合的智力输出平台。利用这一平台,2012年,教导大队全面完成149名区矿士官培训任务,同时还完成了钻探技能、新训干部骨干、直招士官、党支部书记等多项培训教学任务。
教导大队还创新性地提出了示范班培训的建议,走出一条“大教员队伍”的新路。2012年9月,大队从第一期培训的结业生中挑选了8名优秀生作为示范班成员,一头扎进到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竹溪项目组接受进一步的实践培训。在3天“一对一”强化培训后,又分组到3个野外项目现场接受实践培训。3个月里,示范班在鄂西北地矿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5万放射性测量,拍摄和收集图片资料400余张、积累视频资料150余分钟,形成区矿调文字音像成果10余份。
“经过3个月培训,8名战士基本具备了独立开展区矿调能力。”周旭峰说:“在今年培训中他们就将成为新学员的班长,在培训中发挥带班指导的作用。”
严教学:提升智力输出效果
为了提升平台智力输出效果,教导大队严格抓好教学各环节。
准备环节。组织人员分赴地质调查系统相关单位,咨询区矿调有关业务规范、要求和专业配置等细节;深入指挥部系统各单位了解区矿调专业技术能力现状。确定了《简单矿物、岩石识别及地质体界限追索》、《简单地质构造》、《GPS和罗盘使用》、《地形图读图及野外定点》、《电法、磁法仪器使用》、《化探样品采集和野外简单加工》等培训的内容,制定了培训方案。授课老师精心编写教案后还在内部进行试讲,及时改进不足;后勤部门提前进行教材购置、野外实习路线踏勘、所需设备购买等工作,为培训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学环节。按照“打牢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技能”的指导思想,培训坚持精讲精练,综合运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结合、自主学习与启发思考结合、大班集体授课与小班个别辅导结合等多种灵活教学方式。针对培训学员多教员少的矛盾,采用“引、帮、补、考、测、评”等方法挖掘教学内部潜能。
实践操作环节。实习前出台了大队领导跟进指导随课办公,部门以上领导全程跟班作业,集训队干部和授课教员全程组织实施的相关制度,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严格执行实习方案,强化干部、教员、骨干责任制,确保实习科目不少、标准不降、秩序不乱。实习过程中大队坚持落实每日一碰头、每日一讲评制度,及时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改进不足。大队还强化了安全责任教育,制定出台了包括定人定车、线路行进、车况车速、包含卫生、季节性灾害和疾病预防、野外求生等多个细化方案,为学员生产实战提供了模板。
循规律:夯实智力支撑根基
近年来,大队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教导大队要成为黄金部队人才培训基地和按纲建队示范队”的指示要求,遵行教育规律,逐步探索完善了一条教好书育好人的人才培养新路,打牢了这一平台的根基。
确立科学育人理念。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再实践,大队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以先进的理论教育人,以严格的管理培养人,以公正的风气凝聚人,以和谐的学习环境发展人”的科学育人理念,使全体干部战士的政治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出台《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优秀教员(教育工作者)评选规定》、《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规定》、《听(查)课、跟课、教案审查有关规定》、《责任追究制》等7项教学管制度,在大队内部营造出了“把成才当追求”的氛围。近年来,获全国、全军、武警部队各类成果奖7项;完成指挥部科研项目27项,自行开发研制的钻井冲洗液、独头巷道通风系统获指挥部科研一等奖。
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以“大教员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形成了教授教员、教官教员和客座教员“三合一”教员队伍建设思路。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形成了专家讲授、领导辅导、个人自学、体会交流等多种教育形式。深入开展“双学”和“大练基本功”活动,探索出了每周组织一次干部集体听试讲、安排一个半天自学,每月撰写一篇体会文章,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公文,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每季度安排一名常委进行一次全校理论学习辅导、上一次党课,每年组织4~5名干部到部队进行一次调研,探索创新性办法。
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一是向内挖潜,深入挖掘内部资源潜力,在提高人员素质和编配整合上做文章,努力实现“1+1>2”的效果。二是以“双学”、“大练基本功”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教员与行政干部岗位互动、“到中队当兵一周”、每周自学等活动,营造全能型人才培养的氛围。三是善借外脑,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军事经济学院等高校建立起培养合作关系,形成了权威理论、教育理论的及时补充机制。四是坚持“送出去”,选送优秀教员到部队和地方高校进修深造,鼓励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教员脱产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五是坚持“走出去”,在积极承担驻地学校和兄弟部队单位部分授课任务、参加外部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坚持到地方院校进行教学观摩,组织教员下部队当兵代职、到驻地红色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到厂矿企业参观见学等活动,不断丰富官兵实践经历。
几年来,教导大队先后有杨彦生、李昌元、石德权、邓俊华等5人次被评为全军、武警部队“优秀教员”和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杨彦生、石德权等5人次获得黄金部队“教学突出贡献奖”,士兵教员(四级士官)马建涛等被评为武警部队十大学习成才标兵和优秀教练员,一支“顶端精、中间强、末端足”的“大教员队伍”正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