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资源所打造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引领找矿重大突破

来源:资源所 作者:曹瑞欣 孙文泓 发布时间:2013-01-28

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既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的主要力量。作为科技创新单位,跟踪、赶超国际科学前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院所,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必不可少。作为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如何打造、搭建好国际合作平台,实现“走出去,引进来”一直是资源所思考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实践中。

近年来,在部、局、院的领导下,资源所对外交流呈现多样化方式发展:一是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习了解国际同行研究进展,交流研究成果。2012年,我所先后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奥地利第29届沉积学会议等重要国际地学学术会议。在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上,15人次参加了8个主题,12个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代表团部分成员出席了国际地科联相关会议以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工作会议,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俄罗斯、中亚国家等国外同行就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培训交流、人员互访等事宜进行了洽谈。2014年将由我所在新疆举办第14届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会。二是多名学者在国际地学机构担任重要职务,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力。2012年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宣布,我所毛景文研究员担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主席;郑绵平院士担任国际盐湖协会副主席;丁悌平研究员在担任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无机化学部常委的基础上,又被德国德古意特出版社聘为中国科学顾问;吕庆田研究员作为唯一的中国专家被选为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重大挑战工作小组成员;国际地科联还依据发表论文等各项条件延长了聂凤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委员的任职年限,他们将为中国地球科学成果及其论著推向全球贡献力量。三是项目合作,开展实质性考察。我所承担的“全球巨型成矿带大型金属矿床产出环境与找矿模型研究”、“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钾盐勘查”、“北美-格陵兰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与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研究”等项目,赴加拿大、格陵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进行野外考察,获得了较大收获。承担了有关国际合作的项目7项,包括地调类5项、境外风险勘查类4项,其中境外风险勘查包括了公司企业投资勘查的两项。四是派遣年轻才俊出国学习,开阔眼界,提高科研能力。我所李建康博士和袁顺达博士赴美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学习了高温高压实验模拟技术,经过两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成我所的高温高压实验室,现在该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转。2011年应立娟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学习,在澳大利亚期间,学习了样品的制钯,镀金,参加了扫描电镜和SHRIMP的培训,掌握了仪器的使用与操作。从局部到整体,加强了对甲玛矿床的成因及成矿机制的理解。王云生博士,赴美国进行有关“火星及地球上盐类沉积的环境响应的对比研究”。四是邀请国际顶级专家来华讲学,解决找矿突破过程中关键问题。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常兆山博士、加拿大纽芬兰—拉布拉多省自然资源部肖恩-奥布伦特博士等国际专家到我所交流找矿经验及新技术方法。

今后,我所还将继续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加快培养年轻科学家的步伐,使青年科学家尽早国际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研究所奠定人才基础。通过交流与合作,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目标,加强我国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