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改革发展新思路,确定了2013年和“十二五”后三年重点工作。
地科院党委书记王小烈在工作报告中并没有回避地科院的问题:一是地质科研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二是科技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够理想。三是人才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科技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据此,地科院“十二五”后三年要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实施“12345”战略,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
明确一个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逐步将地科院建成为国际地学合作交流与研究中心,推动我国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
抓住二个重点: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破解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二是发展现代地质科技。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创新研究,形成在国际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地学理论,自主研发和推广应用地质找矿、减灾防灾、实验测试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显著提高学术地位和支撑服务能力。
搞好三个结合:一是地质科技发展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紧密结合。组织实施重要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区、重要矿种找矿突破科技攻关,着力解决重要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重点关注找矿潜力巨大的成矿远景区,指导找矿勘查部署,做好科技支撑服务,引领资源能源勘查突破。二是地质科研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开展地质环境保护、地下水勘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新能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调整研究方向,扩大研究领域;对涉及国计民生的相关问题,加强地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力争大有作为。三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推动地质公园建设和古生物文化发展,促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岩溶石漠化治理,引领资源循环经济和地质科技产业发展。
注重四个环节: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注意理论创新和技术研发并举、资源和环境并重。二是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搭建产学研用结合平台,促进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支撑引领和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加强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完善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四是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五项建设:一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包括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优秀科研团队建设及各类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中青年优秀学科带头人,实现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新突破。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野外观测台站建设。三是推进科研实验基地建设。四是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倡导文明、和谐、敬业、诚信的价值理念,端正学风院风,克服学术浮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五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