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郑州市文明办获悉,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2年12月31日作出《关于命名2012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和警告、撤销、恢复部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决定》(豫文〔2012〕131号),命名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等1215个单位为2012年度省级文明单位,自2013年1月起享受省级文明单位待遇。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创建为2012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据记者了解,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长期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在物质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坚持不懈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在2010年获得区级文明单位。2011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持续奋进,顺势而为,2012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单位,实现了文明单位创建跨越式发展,一年越上一个新台阶。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支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事业编制570人,现有在职职工493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河南省地矿局拔尖人才13人,博士、硕士8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7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48人。是一支人才汇萃、精英云集、设备先进、地质调查方法技术手段齐全、地质资料丰富、成果突出、综合实力雄厚的全国省级骨干地质调查院之一。
该院始终坚持“三个服务”的基本定位,充分发挥 “五种作用”,积极实施“立足中原、开拓西部、走出国门”的发展战略,通过十几年努力,已经形成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全面发展的公益性地质工作“1+6”专业服务体系,工作区域已由省内逐步扩展至省外、国外,全面增强了地质工作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取得了极为突出的地质找矿成果。该院先后承担国家与省政府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类项目数百项,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为国家和河南省的地质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累计向国家提交新发现矿产地60余处,控制矿产资源量:煤23亿吨、铝土矿2.13亿吨、铁矿石7.45亿吨、铅锌1800万吨、钼钨60多万吨、银2.5万吨、钴1.4万吨、油页岩18亿吨、金红石1285万吨、铜90余万吨、金26 吨。其中有9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余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集成项目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西藏当雄—嘉黎一带铜铅锌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豫西南地区钼铅锌多金属矿评价、新疆西昆仑西段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喀什钢铁资源基地的发现等4项成果连续三年(2009,2010,2011年)荣获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40余项成果荣获省部级二、三等奖奖励, 200多项成果荣获厅局级奖励;豫西南地区铅锌银找矿成果被评为2001年度“国家地质工作十大重要进展之一”,探明的河南新安县郁山大型铝土矿床成果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地质工作者发扬“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长期穿密林、攀悬崖,长期奔走在野外一线,十几年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业务工作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和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每年院党委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次,将其列入院年度目标任务,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建立了院党政工团及职能部门和专业中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领导和职工、干部和群众人人参与、同心协力的良好局面。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把各项制度汇编成《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管理制度汇编(行政部分)》,出台了职工文明守则以及文明创建奖罚制度和员工文明有礼考核办法等,从而调动和激发了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投身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切实保证创建活动的经费投入,仅2012年的经费投入就在163万元以上,其中,楼顶花园建设93万元,新增绿化面积2000㎡,花草美化30万元,清扫保洁18万元,楼院安保15万元,设施维护2万元,各项文体活动5万元。足额的经费投入,保持了楼院环境的清洁与美化,为全院职工提供一个舒心优美的工作环境。
通过一年来扎扎实实的创建,使该院的整体面貌和综合实力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班子干事创业。地调院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干事创业、勤政廉政的班子,思路清、作风硬、方向明、自身正。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勇挑重担、艰苦奋斗,为全院职工树立了榜样。二是党的组织堡垒坚强。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政治处和党委办公室的组织管理职能,党总支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各项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党风廉政建设、新党员的发展、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优秀青年干部的培养选拔,多次得到上级表扬。党员中涌现出许多省、市、局级先进个人,院党委被评为“全省地矿系统先进党组织”。三是职工队伍团结稳定。班子强、队伍硬是地调院待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该院之所以能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连续奋战十多年,信誉常好、牌子不倒,靠的就是这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特殊队伍,正是这支队伍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经历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地质成果,经济效益显著增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省地矿行业前列。四是单位素质整体提高。如今的地调院呈现出一派“职工乐业安居,全院人心思齐,经济稳步发展,院子整洁美丽,环境卫生达标,安定祥和富裕”的勃勃生机,单位形象大大改观,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五是计划生育“三无”“双百”。全年实现无早婚早育,无计划外生育,子女及其亲属无计划外生育;育龄妇女节育率达到百分之百,晚婚晚育率达到百分之百,获得郑州高新区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六是综合治理保持先进。实行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安全、保卫组织健全,兼职安全员配置齐全,安全防范措施落实,保障有力。干部职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一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火灾事故,一般刑事案件和职工犯罪率为零。无集体上访、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法轮功”闹事。七是特色活动丰富多彩。积极组织开展了学习型单位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等多项活动,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元旦、三八、五一、十一等节日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广播体操比赛、篮球比赛、跳绳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扑克比赛、长跑比赛以及职工冬季系列文体活动等,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号召力。同时,坚持不断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地矿文化行业精神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八是各项工作在同行业中居先进水平。由于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除了业务工作在行业中领先外,该院科技创新也处于领先水平,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在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设立了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态地球化学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深部控矿与成矿机制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业务技术水平、地质找矿成果、地质服务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等名列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前茅,被国土资源部、河南省人民政府誉为“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劲旅之一”。
由于突出的贡献,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能力建设A级单位”、“河南省十大最具科技创新力单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郑州市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如今,又荣获了“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