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船已于11月30日抵达中山站附近,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正在紧张地组织卸货,以尽早开展各项考察任务。参加这次南极科考的地质力学研究所胡健民研究员与王伟博士分别被安排在中山站和雪龙船上执行卸货任务。12月1日晚上胡健民到达中山站。由于雪龙船携带的大量考察与建设物资,这次卸货将持续10-15天左右。胡健民与王伟执行的地质考察任务在将此后正式展开。
胡健民研究员与王伟博士是2012年11月15日从北京飞抵澳大利亚珀斯,并与16日早晨登上雪龙船。在雪龙船停泊澳大利亚珀斯FREMANTLE港期间,胡健民和王伟于17-18日在澳大利亚CURTIN大学SHRIMP实验室对采自华北克拉通基底变质岩和花岗岩锆石进行了精确测年。雪龙船航行期间,胡健民、王伟与考察队领导就这次地质考察过程中计划安排、后勤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请示与沟通,得到了考察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意增加飞机航次,尽量减少野外宿营时间。
这次南极地质考察主要是执行刘晓春研究员负责的地调项目“南极普里兹湾-北查尔斯王子山基础地质研究”和南极专项项目的野外考察任务。包括:(1)在拉斯曼丘陵地区进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建立构造变形演化序列,确定早期挤压变形和晚期伸展变形的地质意义和转换关系及主期变形作用的时代;结合以前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资料,编制完成拉斯曼丘陵地区1:2.5万地质图;(2)选取未记录泛非期锆石生长的哈姆峰和斯佩德岛以及记录泛非期锆石生长的米斯蒂凯利丘陵三个典型地区,重点研究变质变形事件的划分和演化序列以及同位素定年和可能的矿产资源寻找等,进而揭示埃默里冰架东部区域的多相变质过程和构造演化;(3)赖于尔群岛超高温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在南极大陆演化中的意义;(4)研究不同方向基性岩墙群的侵入时代和构造环境,基性岩墙群麻粒岩化的时代和变质过程,基性岩墙群围岩(结晶基底)的变质响应,进而建立西福尔丘陵西南端太古宙-早古生代地质事件的演化序列。
胡健民研究员在中山站
王伟博士在雪龙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