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矿所:300余科研地调成果贺生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杨应奇 孙洪悦
发布时间:2012-12-05
12月1日,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于利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出席纪念仪式并讲话。陈毓川、常印佛、薛禹群、林学鈺、金振民、李廷栋等院士及有关领导、专家出席。
据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曲亚军介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的前身为成立于1962年的地质部华东地质科学研究所。50年来,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励精图治,取得了十分喜人的科研地调成果,承担完成了各类地调科研项目500余项,提交了具有明显社会经济效益和重大科学意义的科研成果3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0余项,出版专著近百部,为国家地质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50年来,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先后有3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1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先后有7人当选为全国或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50年来,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在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成功编制《华东地区1∶100万地质图》、《中国东南沿海1∶100万中、新生代火山岩相构造图》、1∶50万《长三角基岩地质图》、《长三角第四纪地质图》、《华东地区古生物图册》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层志》以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钦杭成矿带、武夷山成矿带1∶50万地质图和物化探图等系列基础性地质图件。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地质与矿产特大综合性攻关项目的完成,创造性地提出火山旋回(地层)—火山岩相—火山构造一体化研究的新思路,建立了古火山学研究工作方法体系,首次确定“以高钾钙碱性岩为主体的岩石系列”、“不对称双峰式组合”、“高位岩浆房梯度五种类型”,大幅度提高了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研究程度。南京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实施为城市规划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相继完成的长江中下游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及铁帽研究、宁芜玢岩铁矿、马坑、庐枞地区的铁矿会战、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研究,奠定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矿床研究的基础,提出了经典的“玢岩铁矿”模式。国家305项目新疆阿尔泰地区找岩金、塔里木周边项目、西昆仑地区项目以及广东始新地区钨锡多金属调查等找矿工作均取得重要突破。
此外,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实施的长三角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杭嘉湖平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广州、武汉、成都三地区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以及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等项目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X衍射仪升级改造、便携式近红外光谱矿物分析仪、岩芯扫描仪等系列产品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岩芯扫描仪的研制成功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积极服务社会经济科学发展,服务领域从传统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扩展到城市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等领域,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曲亚军说,下一步,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将坚持“地调项目是根本、科研项目是提升,横向项目是补充”的工作原则,不断提升华东地区地质调查程度,提升资源保障能力,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创造具有宏观影响力的地质找矿重大成果,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一流服务,创造国际一流成果,培养世界级人才,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打造一流大区地调中心。
纪念活动期间,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还举办了建所50周年地质调查科技成果展和学术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