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乘科技之舟踏浪远行

——武警黄金部队精兵利器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杨吉庆 发布时间:2012-11-28
  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武警黄金部队(以下简称“黄金部队”)的官兵为中国黄金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像金子一样,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据悉,仅“十一五”期间,武警黄金部队先后探获3个超大型金矿:黄金资源量393.7吨的甘肃阳山金矿、黄金资源量147吨的甘肃寨上金矿和黄金资源量120吨的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10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基本实现了地质找矿手段由传统的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三件宝”到现代的掌上电脑、录音笔、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手持GPS等“新五件”的根本转变。还有新型全液压钻机、高密度电法仪、卫星遥感等先进装备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布局、野外数字勘查工作体系等,同时探索出“信息找矿法”等20多种新方法。黄金部队俨然已从手工作业快速向数字化找矿时代迈进。

  找矿告别“老三样” 勘查实现“数字化”

  据了解,黄金十二支队物探组在阳山矿区葛条湾矿段开展工作时,发现有地质异常。由于设备效率不高,官兵起早贪黑开展物探测点,每天也只能完成5个点的测量,进度非常慢。总工程师郭俊华心急如焚,他立刻向支队汇报,协调配备了一台价值百万元的用于物探找矿的高密度电法仪。物探组用这台设备开展工作,每天能完成80个测点的任务,效率比以前提高了10多倍。

  这得益于近年来黄金部队走精兵利器之路,电脑、录音笔、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掌上GPS“新五件”的广泛运用。地质勘查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以往“地质描述靠人写、地质图件靠手绘、地质数据靠手算、野外资料靠人送、质量检查上一线”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地质工作效率。

  记者看到,他们现在配备的手持式多元素快速分析仪,60秒就能测算出矿石中包含哪些元素、含量多少。过去用半年时间才能分析测试出结果,现在只要1个月。近年来,黄金部队将高密度电法仪配发到每个地质中队,通过大范围使用来圈定找矿靶区。 高科技装备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野外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找矿的准确度。手持全球定位仪(GPS)提高了野外工作定点的精度和工作效率,遥感图像和实地地形对照比较进行详细的解译,提高了找矿的准确度,利用笔记本电脑对信息及时输入和分析,提高了命中率。

  为探寻和开发遥感数据中金矿找矿蚀变信息,特别是弱信息和隐含信息的新提取方法,提高遥感信息在金矿找矿中的能力和作用,黄金部队从藏北高原到新疆准噶尔盆地,从东北森林到陕西秦岭,从内蒙古大漠到云南边陲,到处都留下了遥感技术找矿的足迹,他们还布设了世界上最高的甲岗雪山坑道,发现了藏北第一个内生金矿,第一次在西藏发现钨钼矿。地质勘查实现数字化,大幅提高了地质工作效率和找矿命中率,为实现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解决“温饱难” 官兵告别“凉饭菜”

  记者在黄金十支队野外寻金现场看到一道新景观: 二中队在野外深山开展找矿工作,午餐时间只见新配备的野外综合保障车不到半小时,就能保障20人以上官兵吃上热腾腾的可口饭菜,而且喝上达标的饮用水,这在以前是官兵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黄金部队后勤部长王奎斌欣喜地对记者说:“ 黄金部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基层官兵切身利益上,解决官兵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原来官兵在野外寻金探宝,高度分散,条件艰苦,有的工作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的地处“无人区”,有的地质普查组只有二三人,每天早出晚归,官兵只能靠出门时带的馒头、榨菜和少量凉水充饥,导致部分官兵因饮食不规律、缺乏营养而患上肠胃疾病。为此,支队党委高度重视,与军地生产厂家共同研制了适合黄金部队野外作业使用的单兵炊事单元,这种装备配备有不锈钢加热饭盒和蒸饭盒、不锈钢酒精灶、折叠式野餐工具、固体燃料和饮用水袋,可在20分钟内制作官兵需要的热饭菜。

  记者在重点矿区生活保障现场看到,各野外中队配备了自行式炊事车、炊事拖车、运水车、多功能灶以及常用医疗装备器材等装备,提高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今年部队在青海、新疆、西藏执行任务,尽管路途遥远,气候恶劣,官兵们都喝上了达标的饮用水,洗上了热水澡,餐桌上有新鲜蔬菜,饭后还可以唱“卡拉ok”或者看电影。尽管夜里寒风凛冽,但宿营车可以抵抗8级大风,车内温暖舒适。黄金部队政委杨继明说:“综合保障野战化就是为基层官兵量身打造的后勤保障体系。保障到位后,官兵满意了,士气更足了,部队建设的步子就迈得更大了。”

  野外解决“住房难” 官兵有了“宿营车”

  今年夏季,十支队副中队长杨金江带领地质组在野外搭建简易帐篷供官兵使用,因天降暴雨,帐篷内的被子等生活用品全被雨淋透,官兵们只能用雨衣将就过夜。为切实解决野外官兵“住房难”的问题,支队党委探索出了适合野外作业居住使用的车辆保障模式,以野外综合保障车、宿营车保障为主,搭建帐篷为辅,探索了具有黄金部队特色的野外保障模式。

  同时,针对野外作业特点,黄金部队认真落实《野外固定作业区“四项设施”建设内容与标准》和《野外流动作业区“五能四有”建设内容与标准》,探索出“两种状态下保障模式”。凡工作周期在5年以上的固定作业区,按需求修建彩钢板房,建有篮球场、油库、材料库、岩芯库、厨房、食堂、晾晒场、洗浴室、理发室、文化活动室、会议室、卫生所、官兵宿舍、储藏室等功能齐全的库室,能保障一个大队部、一个地质中队和一个钻探中队各种需求。工作周期在5年以下的流动作业区,营区设施建设要达到“五能四有”标准,根据担负的任务、气候条件、地理环境,采用租住民房、搭建帐篷、车辆保障等保障模式。租住民房的地质中队或作业组不得与老百姓混居,独门独院,便于管理;搭建帐篷的地质、工程中队或地质作业组,必要时辅以车辆保障;使用车辆保障的物化探中队、地质作业组,配备综合保障车、宿营车,让官兵住得称心、工作开心和生活顺心。

  记者看到,宿营车车厢为起居间,装配有活动式床位,下床为固定式,上床为翻转式,平置时作为床铺使用,放下时作为下床的靠背使用。另外, 驾驶桥与方舱之间的储物柜可存放帐篷和行军床,流动作业时能保障15人休息;在综合保障车起居室靠车前部为工作台,写字台、文件柜、手提电脑、无线网卡可谓应有尽有。

  不仅如此,支队还配备自行式炊事车、炊事拖车、淋浴车、救护车等装备,提高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越野型自行炊事车多功能灶、野战给养单元以及常用医疗装备器材,解决了野外官兵生存保障问题,还有饮食卫生检疫、工程抢修车、运水车、太阳能设备、发电设备等装备,可以说为官兵寻金找矿插上了“铁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