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新形象 获取准信息 勘查出成果
——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地勘单位扫描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张金萍
发布时间:2012-11-13
11月4日,虽然阴雨绵绵,但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各个展台前,却气氛热烈,各种矿业洽谈合作紧锣密鼓。参会的各地勘单位和矿业公司借助参展平台在展示自身实力和技术的同时,又有哪些收获?他们在“走出去”战略中取得了什么样的实战经验?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华北地勘局:
构建四大“走出去”模式
在人头攒动的华北地质勘查局展位,该局局长陈江和总工程师段焕春在忙碌地解答着前来咨询信息和洽淡合作的各路展商。早在2001年就走出国门的华勘局,目前已经在蒙古、安哥拉、刚果(金)、菲律宾、智利、玻利维亚、几内亚等31个国家获取了矿业权。总工程师段焕春介绍了他们“走出去”的四大模式:
一是技术服务先行。先以打工形式,为一些国家提供水工环技术服务和勘查技术服务,达到熟悉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了解相关政策、摸底矿产资源情况的目的,同时在合作中展示技术实力优势。二是在了解熟悉一些目标国家的基本情况后,选择重点矿种和成矿区带,积极向该国能矿部门申请获取矿业权。三是快速勘查。取得矿业权后,调集全局先进的技术和物探设备以及勘查队伍奔赴国外,力争在短时间内实现勘查快速突破,早出勘查成果。四是完成开发和资本市场对接。对一些前景好的资源储量大且国家急需的矿种,在申请采矿权后独立开采,或者和国内外有实力的矿业公司合作开发,通过融资实现开采环节的资本对接。
对于今年在矿业大会上的收获,段焕春兴奋地说:“华勘局将在5日签约四个项目,分别是墨西哥的两个铜金矿勘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铜金矿合作勘查、新疆和田的产业援疆升级签约。”段焕春介绍,华勘局运用上述已经很成熟的“走出去”模式,通过多年积累熟悉了国际规则与国际惯例,不断取得“走出去”新成果,已经在阿尔及利亚、加拿大、墨西哥、赞比亚等7国投资设立或收购了12个公司,并实行统一管理;设立了苏丹、老挝两个办事处。而在收购加拿大麦瑞特矿业公司81%股权中实现了“华勘能够控股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飞跃,以控股公司来控制矿业权,规避了直接收购矿业权的风险。此外,在老挝以100%控股的金矿权探明控制资源量12吨;在厄立特里亚取得了100%的金矿权;与苏丹国在1900多平方公里的矿业权内以55%的股份合作探明15吨金矿;在加拿大的JL项目探明控制资源22.46吨,目前已经建成日处理矿石量1500吨的金矿厂。
豫矿集团:15个子公司精彩亮相
在矿业大会N5展厅,记者见到了刚更名为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的院长郭付三,郭院长说他们的参展身份是河南豫矿开源矿业有限公司。院属开源矿业公司是河南地矿局豫矿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之一,这次豫矿集团旗下15个子公司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上首次组团亮相,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徐德明、汪民一行在11月2日参观豫矿集团展台后,对作为国有地勘的豫矿集团能够在矿业大会上设立如此高规格的展台表示了赞赏。
在本届矿业大会上,河南豫矿开源矿业有限公司确定了三个意向签约。郭付三说,地矿二院在“走出去”中牢记找矿职责和使命,除了在几内亚探明近50亿吨优质铝土矿项目获得2010中国国际矿业合作最佳勘查奖和2011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外,2006年开始在坦桑尼亚圈定了22个金矿业权,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其中两个矿业权的详查工作于10月31日顺利结束,控制资源量约30吨。“这是我们在海外求矿业权数量,更注重矿业权质量的一个典范成果。”国外找矿的实践告诉我们:地勘单位“走出去”转几圈,就想抱个“金娃娃”那是很不现实的,我们确定的矿业权都是通过拓展商务平台、加强对外深度合作进行的,一个矿业权一般都要折腾一年,从收集资料、分析优化到排查,再到前期的地面踏勘和物化探,甚至上钻机验证。“‘走出去’的国家不在多少,在于人脉关系;获得的矿业权不在多少,在于内涵和品质。只有精耕细作,下大功夫甚至下笨功夫,才能有大的突破和收获!”
华东有色局:打造风险资本市场的矿业专家
N3展厅内一处200平方米的展台前,华东有色地勘查局局长邵毅率队的60余人参展阵容,各个都忙碌着分发资料、解答问询、介绍推介……加上陈列各种“奇珍异宝”的矿石展位的吸引,使宾客川流不息的橙色展台成为场馆内的一个焦点。
华东有色局已经连续6年参加矿业大会,邵毅说,从和国内有实力的公司达成共同“走出去”的共识,到和国外矿业公司联手合作勘查,再到从矿业大会上购买一批国内外先进的钻探设备和测试仪器,我们每年的参会可谓是收获多多、获益多多。尤其是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还吸引了一些教授级高工等优秀高端人才,如四年前在展会上引进的一位博士后,如今已成为二级单位的总经理。具体到矿业合作方面,2007年首次布展参会就与澳大利亚、墨西哥、智利等5个国家的矿业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打开了华东局迈出国门之路的窗口。尤其是获得了加拿大西南资源公司将出售播卡金矿的信息,最终促成了华东局以1000万美元成为储量为16吨的播卡金矿新主人。近年来,华东局积极拓展境外资源版图,成功在澳大利亚、纳米比亚、莫桑比克、马拉维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近百个矿业权,目前正在勘探的纳米比亚项目已经初步发现远景资源量达40亿吨的超大型铁矿。今年的矿业大会上,华东局分别与江苏常发集团、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意向书》。
邵毅高兴地说,每年的大会华东局都有兴奋点,2011年以首次推出自主研发的“智慧勘探系统”唱主角,今年和天津矿业权交易所签署《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试点合作协议》,而成为首批在中国矿业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新三板)的5家上市试点单位之一。“通过‘新三板’平台,华东局将形成登记(购买)矿业权一初步勘查一上市融资一深入勘查一转让矿业权一扩大登记(购买)矿业权的良性循环经营周期,最终实现华东局‘矿业经济中的资本专家,资本市场中的矿业专家’的目标。”
矿业公司:处处灿烂绽放
不论是在矿业大会的N5展厅、N3展厅以及N1展厅还是室外展区,国内外大型矿业公司都展示出了各自独特的风采,表达着不同的矿业诉求。
作为中国最大的镍钴铂族金属生产企业和中国第三大铜生产企业,金川集团每年都能尝到矿业大会的甜头。今年和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菲律宾诺诺可红土镍矿项目成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深层的合作关系,将拥有中矿资源公司海外矿产资源的优先合作权。金川集团海外项目经理严文宏说,2011年在矿业大会上金川集团和紫金矿业签约的西藏谢通门铜金矿项目,已经通过“工艺先进,环保一流,循环经济,社区和谐”的项目建设标准,进入了矿山工程建设阶段。另外,“矿山机械设备的销售,去年和今年都在大会上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山东黄金集团可以说是收获最多的企业了,今年在会上和河南省地矿局、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等单位签约5个项目。集团总审计师孙秀恩自豪地说,山东黄金的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矿业公司,“让尽可能多的个人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因为山东黄金的存在而受益。”
民营企业金山联合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尽管没有开设自己的展位,但其董事长汪家保忙得不可开交。他怀抱一大摞资料,专门瞄准黄金企业展台推介项目,从中国黄金集团到中金集团,从巴西黄金公司到加拿大埃尔拉多黄金公司,记者跟着跑了好几个展位后他才闲下来。汪家保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等地当了20年的煤老板,他推介的是在甘肃陇南6平方公里、储量为21吨的在产金矿。他说:“我们有资本原始积累,我们缺的是技术和人才,我们要找一个专业化的黄金公司合作,使原始资本不断升值增值。”
总部设在柬埔寨的高棉控股集团首次亮相矿业大会,可谓声势浩大,不仅推出了在柬埔寨拥有探矿权、采矿权证的一批大型铜金矿、稀土矿、镍钴矿、铝土矿、煤矿等资源项目,还在矿业大会期间创办了对外发行的柬埔寨第二张中文报纸一一《高棉日报》,在报纸上系统推介矿业合作项目。高棉控股集团董事局秘书张堰介绍,高棉控股是由中国海外石油与矿产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等四方联合组建的,这次大会上和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推进和国内更多企业下一步的深化合作,也成为更多中国企业进入柬埔寨开发矿产资源的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