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矿局“358”地质找矿工程实施4年来,累计提交资源量铜铅锌565吨、金220吨、钼5万吨、铁1亿吨、煤炭5000万吨,其中2011年所承担的7个整装勘查区和省重点勘查项目全年新增资源量金40吨、铜铅锌115万吨、铁5100万吨、煤炭5000万吨。
截至今年7月底,该局所承担的9个整装勘查区已完成钻探工作量10.24万米、硐探工作量686.8米、槽探41279.61立方米,地质找矿成果逐步扩大。祁漫塔格地区可新增铁矿石资源量2000万吨、铜铅锌资源量20万吨、镍资源量15万吨;东昆仑中段金矿可新增金资源量15吨;三江北段成矿带可新增铅锌资源量50万吨、银资源量500吨;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钾盐整装勘查可新增钾盐资源量1.28亿吨。
这是青海省地矿局组织实施整装勘查以来所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这一切都源于该局在地质找矿突破中所推行的新机制。
创新机制 整合勘查
构建新机制是找矿突破的关键。近年来,青海省地矿局全面落实找矿新机制,全面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自“358”地质勘查工程实施以来,对9个整装勘查项目以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矿种为勘查目标,捆绑资金、集中投入,实施整装勘查。他们以公益先行、商业跟进为抓手,一方面积极争取青藏专项等项目,加快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另一方面争取省地勘基金加大矿产前期风险勘查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引进社会资金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形成了快速突破的勘查模式。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部署的沱沱河地区大调查和青藏专项,通过异常检查和矿产评价发现了数处找矿靶区后,商业资金跟进迅速扩大了找矿成果,现在已经评价了大型铅锌矿床5处,提交铅锌资源量超过300万吨以上。
为加大投入和加快勘查评价周期,该局还高度重视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参与矿产勘查,形成了中央青藏专项地勘基金、中央地勘基金、省财政地勘基金、州县财政资金和国有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资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格局。今年,该局地勘工作吸引社会资金总投入达8.3亿元,自主投入2亿元,初步形成了大规模投入的有利局面,极大推动了找矿工作进程。2011年,该局通过资源配置和招商引资,与五矿集团、云南铜业、西部矿业、西宁特钢等省内外大型企业合作投资大场金矿、五龙沟金矿外围、莫河拉亨铅锌矿等整装勘查区和重点勘查区勘查工作。
同时,该局加强了与兄弟省区各有关地勘单位的合作,在不少整装勘查区形成了大兵团作战局面。
2011年~2012年,他们引进西部矿业在大场主矿区外围进行矿产勘查,地勘资金投入超过3亿元。该整装勘查区仅今年总投资就超过1.8亿元,钻探工作量8万米以上,金资源量到230吨以上,远景有望超过300吨,形成了“公益先行,锁定靶区;企业跟进,加大投入;精心组织,整装勘查;强化监督,提高效率”的“大场模式”。
同时,该局还通过科技引领,来带动商业资金的进入。他们通过召开找矿突破言谈会等形式,“会诊”、“把脉”新矿产类型突破方向。并邀请专家到主要整装勘查区现场技术指导。尤其是找矿类型模式的突破带动了商业资金的进入。祁漫塔格地区采用科技创新引领-商业跟进-快速勘查开发的整装勘查新模式,全区2011年新增铁矿石资源量5000吨,总量达到3亿吨;铜铅锌新增100多万吨,总量达到320万吨。
科学部署 机制联动
青海省地矿局之所以能实现找矿快速突破,还得益于科学部署和机制联动。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以地质勘查规划先行,选择了31个重点勘查区和13个整装勘查区作为资金投向、技术力量配置、重型装备部署的重点,形成了突破重点、集中资金、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大规模投入、大兵团作战的格局。
该局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安排,按照面上展开、区域控制、点上突破、勘查与开发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以及“省厅统一安排,各地勘局负责实施”的要求,对确定的9个整装勘查项目实施“四统一”管理(即对整装勘查内不同渠道的地勘资金、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筹资金、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实行联动机制,成立了局整装勘查领导小组,各整装勘查区项目承担单位成立了指挥部。整装勘查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对区内不同渠道资金项目的横向联系、统筹协调和整体把握、统一组织管理,并对整装勘查的组织机构、责任单位与责任人、阶段性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纳入年终考核中,将原来以经济目标考核为重点转向以成果目标考核为重点。
同时,他们还成立了由局到各院的分级地质工作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认真执行地质工作质量管理办法。由局地质工作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和各地勘单位地质工作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地质工作质量监督检查和管理领导工作,做到了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层层把关、毫不放松,把项目质量、成果与单位考核指标挂钩,兑现成果奖励和相应的处罚。
勘查开发 共同促进
青海省地矿局局坚持勘查开发一体化,积极构建勘查推动开发、开发反哺勘查的新模式,有效促进了找矿突破工作。
该局的五龙沟金矿是以局自筹资金为主体,利用财政资金勘查评价,独立勘查开发的金矿。他们通过自筹投入1亿多元,实施整装勘查,使金资源量由6.8吨提高到现在的60多吨。建成的一期日处理1500吨的选矿厂已投产2年。目前,二期新增日处理2000吨的选矿厂正在紧张建设,建成后日处理总量将达到3500吨的规模,年产金将达到3吨以上。到时,该矿不仅会成为全局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将为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两年来,该局通过把五龙沟金矿开发的回报再投入到勘查工作中,不断扩大了资源量,预计远景资源量将达到百吨以上。他们还以五龙沟矿区的勘查开发为纽带,通过整合矿权,大力引进企业资金,构建了多元投资、多方合作、协调有序、快速突破、勘查开发一体化的“五龙沟”整装勘查模式,形成了勘查促进开发、开发带动勘查的良好局面,促进了找矿的不断突破和地勘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青海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为了保证‘358’地质勘查目标的实现,自2010年全局的工作重心由过去的‘养队伍、重经济’全面转入到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上来。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新机制,全面推进整装勘查,力争在‘十二五’末提交煤炭3亿吨、铁矿石3亿吨、铜铅锌2000万吨、金500吨、钾盐3亿吨的资源量,形成一批这样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该局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