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共享共进共发展

——第三届东盟国家地质填图能力建设技术培训班综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宋懿红 发布时间:2012-09-14

 

  8月31日,在第三届东盟国家与部分CCOP成员国地质填图能力建设技术培训班结业典礼会场内外,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朝鲜、缅甸、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矿产资源管理、地质调查部门的21位地质技术人员,手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培训结业证书,带着灿烂的笑容拍照留念。

  培训班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三年来,中国已为东盟国家与部分CCOP成员国培养初步掌握中国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技术人员46人。如今,培训班已不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及CCOP成员国享受自己在地学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更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地质调查、矿业开发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共享模式:政府主导事业承办企业赞助

  在地质大调查专项的支持下,经过全国近百名地学工作者10余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日渐完善,实现了从野外地质调查到室内最终成图,直到固体矿产勘查、矿体模拟、品位估计、资源量估算、矿山开采系统优化等各阶段的全流程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效率和质量,为地质工作全程数字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正是看到这一系统的优势,在2007年首届“东盟十3”矿业高官磋商会上,东盟各国纷纷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共享这一技术的要求。为此,中国政府在会上庄严承诺,采取政府资助的形式,免费为发展中国家进行以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地质调查能力建设培训。

  为满足东盟国家的这一要求,在“东盟十3”矿业高官磋商会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与国内相关单位进行协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业务工作量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独家承办了首届培训的全部工作。2011年,培训工作纳入到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中的地学信息技术类培训项目后,中国地质调查局积极协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及中地数码集团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云南地矿局信息中心主动承担了培训的组织承办工作,使得这一国际培训形成了政府主导、事业承办、企业参与并提供赞助的模式。

  2012年8月22日至25日,科技部举办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环境领域国际培训研讨会上,特别安排云南省地矿局信息中心进行了经验介绍,并对这一国际培训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

  共享平台:

  技术共享信息共享

  根据与东盟各国达成的协议,东盟及CCOP成员国地质填图能力建设技术培训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云南省地矿局信息中心在云南省及中南半岛地区基础地学领域及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成果,实现中国地学研究成果、经验等与东盟各国的共享;二是,开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MAPG1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及数字化地质填图系统RGMAP 的技术培训,实现中国先进技术与东盟及CCOP成员国的共享。

  在教学现场,培训方安排专业翻译,协助授课老师进行教学和现场辅导,基本实现教员与学员间的点点对接;理论教学结束后,安排到野外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学员利用系统进行野外观察、定点及描述、数据采集,指导老师每天对当天的野外实习情况进行现场总结。

  在共享中国先进技术的同时,承办者还创新思路,力求实现东盟及CCOP成员国在地质领域中多种信息的共享:在培训班伊始,安排各国代表介绍本国的地质调查现状、最新进展、方法技术应用情况及矿业政策等;在培训中,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各国在地质调查、矿业开发领域的需求,为今后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交流合作、培训等作准备;在培训班结束后,组织东盟及CCOP成员国代表与中国相关部门代表就地质调查和矿产开发领域合作交流进行研讨,为双方、多方今后开展地学、矿业开发领域的进一步交流合作搭建了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云南省地矿局、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云南省核工业局以及云南铜业集团等资源性企业,在与学员面对面的交流中,了解了各国最新地质矿产信息。

  夯实平台:

  做实做大共同期待

  发展中国家地质填图能力建设技术培训班虽然只办了三届,但无论是东盟及CCOP成员国参加培训的地质技术人员,还是国内的有关单位,对其都表示了一致肯定,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期待。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党委书记蒋铮认为,近十几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矿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渐增多,在周边国家进行矿业开发的企业也逐年增多。大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对周边国家的矿业政策、投资环境、法律法规等了解不够;二是对这些国家的基础地质资料掌握不够,缺乏系统收集、研究工作,导致选区不准、风险增加。现在,云南省地矿局信息中心通过每年承办东盟国家的地质调查能力培训,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蒋铮希望,这项国际培训工作能得到进一步重视,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地质技术培训的同时,探讨援助有意愿国家开展基础地质工作的途径、方法和技术路线。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局长郭远生对培训班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他说,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视察时指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今年5月,国务院又出台了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际培训班也应作为桥头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可以考虑以云南省地矿局信息中心为主体,在昆明建设面向发展中国家的地质技术培训基地,打造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地质调查、矿业开发领域里交流合作的永久平台。

  作为在老挝已有8年勘查经历的云南铜业公司三木矿业有限公司资源评价部主任吴锦表示,通过培训班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每当公司的有关项目需要向东盟政府部门汇报时,这些朋友总会提前帮忙把关,提出按规范或政策进行修改的意见。因此,吴锦希望培训班的规模能进一步扩大。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也提出了把这一平台进一步做实做大的具体建议。有学员建议,在以后的培训中增加实际操作的练习时间;在野外实习前,提供一些遥感、航空物探、地质地层年代等信息,以方便大家加深对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学员们认为,在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还应把这一平台打造成政府间开展地质调查、矿业合作平台。

  研讨会后,中外双方在会场外开展了一对一的交流,就合作信息、项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培训班这个平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地质调查、矿业开发领域的合作将持续深入,定会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