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山东:地质“野战军”10年成就斐然

——山东地调院举办地质调查与科研成果展

来源:山东地调院 作者:李春兰 宁振国 发布时间:2012-07-18
    7月12日,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成立10周年地质调查及科研成果展在济南举行。
    山东省地调院是根据国家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精神,于2000年组建的从事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单位。建院十年来,从零起步,从无到有,在人才、制度、装备、文明建设等方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地质“野战军”,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009年,山东地调院被中国地质调查局授予首批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能力建设评估A级单位。先后组织实施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山东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100余项,提交成果报告100多份,项目优良率达到100%;获得山东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获山东省国土资源科技奖30多项,实现了全山东省基岩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开创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新领域,实现山东山东省陆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全覆盖。编制了《山东省矿产资源深部找矿纲要》、《山东省地质工作十二五规划》、《山东省地质找矿358计划》等,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投身到临沂、潍坊等地2011年抗旱找水打井及山丘区勘查找水行动中,服务民生,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称赞。
    山东省地调院经过10年来的发展,已经建成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地质调查队伍,工作走在了华北大区、全国地质调查队伍的前列,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
    山东地调院自成立以来,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1幅,面积约98000km2,1∶5万区域地质调查25幅(国家地质调查11幅、省地质勘查14幅),面积约9900 km2。1∶25万淄博幅获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图幅展评一等奖。率先推广使用“3S”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推动山东省地质调查工作进入数字化填图新时代。利用地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的填图方法,研究了全省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分布和形成时代,在前寒武纪地质和中生代侵入岩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最新研究成果对全省地质构造进行了研究,理顺了山东省地层、构造、侵入岩划分方案,并提供全省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山东省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使山东省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矿产勘查共实施矿产资源评价项目41项,其中国家项目18项,省项目23项。探明大中型矿产地10余处。在单县南部、胶莱盆地东北缘、沂沭断裂带、胶南地区、青海南部等地区实现铁、金、铜、铅锌等找矿突破。累计探求金资源量50余吨,银资源量293吨,铜资源量30万吨,铅锌资源量190万吨,铁1.5亿吨,萤石25万吨,硫15万吨,潜在价值达千亿元。
    ——在菏泽单县南部第四系覆盖区,发现并初步查明资源量达亿吨的大型铁矿床,开创了鲁西南地区找铁矿的新领域,该区作为找矿重点地区已列入国家级整装勘查区。
    ——在胶南七宝山地区发现铅银矿床,填补苏鲁造山带铅银矿找矿的空白,对今后该成矿带铅银多金属矿的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水文环境地质工作中,华北平原(山东部分)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环渤海地区(山东部分)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华北平原(山东部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等项目,更新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了地下水资源信息数据库,初步掌握山东省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基本摸清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家底,为促进地下水合理开发与保护、服务城市建设、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和应急抗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与评价获2009年度全国十大地质科技进展。
    为更好服务全省农业经济发展,山东地调院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之路。自2002年起,先后组织实施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山东省东部、山东省中南部地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完成生态地球化学调查16万km2(含部分浅海),实现山东省陆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全覆盖。共采集土壤、地下水、作物等各类样品26万余件,获取多介质、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400多万个,编制各类图件600余张,查明了全省土壤中54种元素的分布状况,划分了土地质量类型,对土壤重金属异常分布、来源及效应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农田生态系统粮食安全性生产预警模型,建立了山东省农业地质数据库。查明了全省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提出了防治对策。开展了章丘典型市县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确立了省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标准。随着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山东省“土壤基因图谱”逐渐清晰,调查成果逐渐被各级政府广泛应用,为山东省土地资源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安全、发展特色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地方病防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使土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质量管护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经过10年的发展壮大,队伍已初具规模,先后涌现出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先进工作者,分别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杰出工程师、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个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先进个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省直机关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省直机关十佳优秀青年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此次成果展涵盖了该院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水工环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信息化建设、物化探等业务领域的最新地质调查成果。与会人员参观了该院精心制作的115块宣传展板。
    山东省地调院将在10年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继续做好地质调查工作,为经济文化强山东省建设作出新贡献。一是围绕重要经济区、重点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加强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调查等基础地质调查。二是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力争发现并探明一批新的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实现煤、铁、金、铜、铅、锌等矿产找矿新突破。三是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热点、难点,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新领域。四是加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和海岸带地质调查,开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质环境保障调查和沂蒙革命老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等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调查,积极服务重点区域带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