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工作动态 > 直属单位

“9+1联创齐争”首批惠民项目——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扶贫打井工程自2011年9月启动以来,已累计成井47眼,解决16万人的饮水困难——

一泓清流润旱塬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 范宏喜 发布时间:2012-07-03

 近日,山东省平邑县人大代表深入6个矿点,实地检查矿山企业《矿产资源法》贯彻执行情况。 刘 斌 摄

  进入6月,银川平原郁郁葱葱,绿叶夹道,处处呈现出喜悦与奋进的活力。

  来不及领略塞上江南的美丽风光,记者便随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质量检查组一行,马不停蹄地向国土资源部“9+1联创齐争”活动第一批惠民项目——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所在地固原市进发。

  固原市地处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尤以干旱最为严重。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4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6~9月,而蒸发量高达1336毫米~1550毫米,“十年九旱”,在这里毫不夸张。

  国土资源部十分重视宁夏中南部地区地下水勘查工作,部长徐绍史、副部长汪民曾共同出席《合作构建国土资源科学发展新机制,共同促进宁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协议》签字仪式,并先后到固原等严重缺水地区考察扶贫找水打井工程。

  缺水:威胁百姓生存

  得黄河之利,宁夏引黄灌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成为著名的塞上江南。而在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的陡坡村,张耀儒老人为了找水打井,带着3个儿子,挖过11个水窖、3眼土井,却始终没打出一眼甜水井。

  固原市许多村民长期靠买水维持生计,80元一吨,每月1/3的收入用于买水。

  2011年,国土资源部“9+1联创齐争”活动启动时,就组织调研组对三岔口、团结、南屯等6个(移民)村庄进行调研,基本摸清了这里饮水和缺水情况。通过与头营镇领导和杨庄村党员、群众座谈交流,了解到了他们的需求。通过与宁夏地矿局及宁夏地质调查院、宁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固原市及原州区国土资源局领导研究讨论,初步形成了宁夏中南部地下水勘查与找水打井工作实施方案。

  在宁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固原项目部会议室,记者看到了今年实施的53眼钻探井位中,布设钻孔时所列举的一组调查数字。西吉县沙新幼儿园XJ02号钻孔,全村2000人全靠拉水,路程在5公里以外;吉强杨坊林XJ06号钻孔,全村1800人及1320头牲畜供水不足。彭阳县红河乡黑牛沟村PY01号钻孔,全村1000余人饮用窖水;红河乡政府大院及周边街道PY12号钻孔,10000多人饮用水不安全。隆德县杨河串河村LD03号钻孔,2500人饮用水取自遭受污染的水库;沙塘镇、清泉村、沙塘村LD05~06号钻孔,有8000人列入移民规划,但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

  缺水,不仅绊住了宁夏中南部发展的脚步,而且严重威胁着当地人的生存。

  找水:联创齐争惠民

  2011年9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宁夏国土资源厅、宁夏地质矿产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直属机关党委、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等9家单位在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乡举行“9+1联创齐争”首批项目启动仪式,将宁夏生态移民安置区惠民打井工程作为首批启动项目。2012年,又将《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与“打井配套工程”作为创先争优“9+1联创齐争”活动的重要载体。

  2011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来到“9+1联创齐争”活动第一批项目点——固原市黄铎堡镇丰泽村,慰问参与勘查找水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他语重心长地说:“在这里找水非常艰苦,但也是光荣的,希望地质队员发扬‘三光荣’传统和‘三特别’精神,把这个艰巨的任务完成好,一定要为老百姓找到安全的水源。”

  黄铎堡乡三岔村降水稀少,黄土赋水性较差,缺水状况严重,人畜饮水均依靠窖水或者远距离拉水。国土资源部“9+1联创齐争”活动启动后,今年在该村成功打了一眼215米深、日出水量603吨的饮水井,解决了周围村庄2000余人的饮用水难题。

  彭阳县红河乡宽坪西村约有2000人,人畜饮水均为窖水,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一个月努力,今年6月初在这里钻成一眼352米的深井,含水层主要为下白垩系罗汉洞组细砂岩及奥陶系灰岩,日出水量达2163吨,水质优良。

  当记者来到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机井配套现场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建成的机井配套房,水泵、水管、电力设施铺设到位,闸门一开,哗哗的地下水喷涌而出,犹如一条欢舞的水龙。

  截至今年6月中旬,“9+1联创齐争”活动第一批惠民项目已累计成井47眼,总出水量每日达25000立方米,解决了16.8万人的饮水困难。红河乡宽坪西村村委会主任杨文有激动地说:“感谢‘9+1联创齐争’给我们引来了幸福水,救命水!”

  科技:找水突破关键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把宁夏中南部找水作为地质工作部署和经费投入的重点地区之一。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9月出台了22条政策措施,包括重点帮助宁夏制定科学的地下水勘查开发规划,支持找水勘查工作。《宁夏地下水资源勘查规划》、《宁夏地下水资源勘查实施方案》,为解决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和地方病高发区安全饮水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宁夏中南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工程实施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在1∶5万专项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发挥各种物探找水技术优势,优化组合,为精细勘探地质构造空间特征提高效率。通过增加遥感解译断层和抽样验证断层,对一些初选钻孔适当进行调整,提高了选定钻孔位置的准确性。

  “9+1联创齐争”活动启动后,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难点多等问题,项目承担和施工单位超前谋划,组织专家对固原市四县一区开展全面摸底排查,拟选了133个钻井孔位,并在其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53个钻孔。在此基础上,调集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野外踏勘,对水文地质条件不佳的孔位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今年完成53眼供水井的施工目标。

  这53眼供水井分别布设在严重缺水的村庄、学校等村民、学生聚集的地方,计划钻探总进尺约1万米,日总出水量15600立方米,可望解决固原市部分生态移民安置区及严重缺水区12.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水井预计今年8月底将全部完成。

  在采访中,工程技术人员欣喜地告诉记者,通过实施科技找水,已经深化了对宁夏南部严重缺水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发现了几处储水构造和供水的有利地带。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近日来到固原市检查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时提出,项目组要把“9+1联创齐争”活动宁南找水项目作为当前主要的政治任务,一如既往地抓好抓实,确保质量、工期和进度,以优异的成绩惠及固原百姓,向党的十八大献礼!